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
十二时辰制,我国西周时就已开始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一、夜半
“夜半”指23:00~1:00,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二、鸡鸣
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1:00~3:00。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
三、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即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00~5:00。老虎在此时最猛。
四、日出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00~7:00。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