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纪实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观点 > 记录纪实
“鱼皮部落”赫哲人
关键词:鱼皮 部落 赫哲人  来源:中国丝路文化网  时间:2018-03-26

24.jpg

赫哲族风情园


  在祖国的东部,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三江平原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性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赫哲族现有人口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民族乡、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赫哲族来源于肃慎,是野人女真的一支,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赫哲人普遍信仰萨满教。


    十多年来,我一直追寻着这个稀少民族的踪迹,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赫哲人居住地,把镜头对准他们的过去和现在,拍摄了大量赫哲人生活中即将消失的镜头,聆听着赫哲老人讲述的那些古老迷人的神话,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24.jpg

老年赫哲人在江边叉鱼


  高超的叉鱼技术


  每年的5月份,乌苏里江开始溶化,闷了一冬的鱼儿都喜欢在亮处游来游去,此时正是赫哲人在沿河水流动的江面上一展捕鱼绝技的好时机。我约了几位影友,来到了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第二天吃罢早饭,我们就随同尤金玉老人和几位渔民去江上捕鱼。尤老汉拿出了祖传的鱼叉,只见鱼叉是用铁打造的,头上有3根齿,每根齿上都有几根锋利的倒戗刺,我处于好奇,想拿过来细看看,可尤老汉却不肯松手,笑呵呵地对我说:“这个鱼叉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看看行,但不准动。”老人看我不高兴了,就边走边对我讲,你可别小看这个鱼叉,它对我来说可是个宝贝,我爷爷小的时候,有一次在江上叉鱼,突然发现一个很大的黑呼呼的东西游了过来,我爷爷抬手就把鱼叉撇了过去,谁知那东西一转眼沉入江底,还把鱼叉头带跑了。在那个年代,我们赫哲人就是用一把鱼叉养活全家的,没叉着鱼,又丢了鱼叉,我爷爷一气之下大病了一场。第二年春天,我爸爸在江上叉鱼,叉着叉着,一条尽百斤的大鲤鱼游了过来,我爸爸上去就是一鱼叉,等把鱼拽上岸一看,却发现鱼背上竞带着一把鱼叉,拿回去给我爷爷一看,正是去年我爷爷丢的那把,你说我能不加倍爱惜吗?


  几千年来,赫哲人过着原始的流动生活。他们生活的地区山清水秀,河道纵横,为渔猎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环境。过去民间所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至饭锅里”,就是对赫哲人民浪漫生活的真实描绘。男人狩猎,女人叉鱼,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的好手。他们对鱼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了解在什么季节、在什么水域、用什么方法可以捕到什么鱼。而且在春、秋多用叉、钩、网捕鱼;冬季则将一米多厚的冰层凿透,用铃网捕捞冷水鱼。在乌苏里江边,经常可以看到赫哲人在江上使用各种工具捕鱼的场面,有叉鱼的,有垂钓的,有拉网的,有撇旋网的,还有的站在江边上使搬登子网捞鱼的,那场面真是令人留连忘返。据说在好多年前,乌苏里江的鱼非常多,只要你在江边的草丛中看到草一动,草根保准有鱼,一叉撇过去,就能扎上一条大鱼,到了秋天,大马哈鱼洄游时,江面上黑乎乎一大片,鱼群聚集在江中,像浮着的木排,人们都踏着鱼脊过江。那时候,男人们猎取野兽,女人们在江河里捞鱼。鱼多得夏天吃不完,就用木栅栏圈在河里,等到冬天凿冰打捞,在乌苏里江分布的“渔梁子”,就是由这种捕鱼方法进化来的。


  每年冬季,是一年狩猎的盛季,打鹿、擒熊、捕狼、抓野猪、套狍子,是赫哲人的特长。冬季雪深,在森林中难以行走,他们便创造了一种在雪上滑行的踏板,穿起来十分便利,爬山、下岭、钻树林子像飞一样疾迅,不论什么野兽一打眼便成手中之物了。他们除了依靠准确的射法、枪法和长驱疾堵的技术之外,还创造了许多聪敏的方法。像夏天的卡鹿道、蹲碱场、下缆套、支木碓等都是一些狩猎捕获的绝技。最引人注意的“刀山捕熊法”是赫哲人最精妙的猎术之一:当猎人发现了黑熊时,故意摸到黑熊跟前,那黑熊狰狞地向猎人扑来,这时,猎人把枪尖对准熊心,枪柄斜支地上,当黑熊用力猛扑时,只用力一戳,便把黑熊的胸脯穿透了,几百斤重的黑熊就这样驯服地被猎取了。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江边,尤老汉风趣地说:“快把相机准备好,我今天就用最古老的捕鱼方法——叉鱼,给你们露一小手”。只见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尤老汉站在冰排上,挥舞着鱼叉,一会撇出去,一会拽上来,一条条活鱼在他的鱼叉上抖动着,看着他那娴熟而优美的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赫哲人原始的捕鱼场面,大家不停地按动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镜头。


123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