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新方位》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权威著作,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怎么看、怎样办、如何干、为谁干”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经济新方位。本文系该书第十章“新格局——实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第一节摘编,以飨读者。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了一股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愈来愈有重大影响的浪潮,并焕发出勃勃生机。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并行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轮子”,而经由自由贸易协议所进行的跨国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50%。从谈判难度看,自贸协定具有对象可选、进程可控的特点,是一种以局部带动整体、风险较小的开放。从开放程度看,自贸协定成员之间享有比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更高水平的开放,如零关税产品至少要涵盖90%以上的税目数和贸易量,实践中该比例多数接近100%。在自贸区成员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相当可观,当今主要大国成为自贸区扩张的推手。
目前我国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有14 个,占我国贸易额的37%。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一、 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商谈自贸区作为重要战略推动,自贸协定已成为大国开展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重要手段。先后有美国—韩国、欧盟—韩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等“重量级”自贸协定诞生。近年来,美、欧正积极推动高标准的“下一代自贸协定”,不仅要求开放部门多、程度高,还力图在其重点关注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投资、人权、劳工、环境等领域制定和形成新的规则,为未来全球各种自贸区谈判树立新的“标杆”,形成所谓的“二十一世纪”新议题。同时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则使中国陷于“两难”境地。在此形势下,只有主动出击,推进更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形成,才能增强中方话语权,避免陷于被动。这些新的变化,将使我国下一步签署自贸协定面临更多压力,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14 个自由贸易协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不高、规模有限,为了确保我国在全球自贸区格局调整中不被边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①,表明我国在未来自贸区谈判标准上要摆脱被动处境,摆脱“规则接受者”的被动局面,主动融入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考量。
在2015 年5 月5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坚持分类施策、精耕细作,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落实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成果,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推进中国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中欧自由贸易区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适时启动与其他经贸伙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