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带一路”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2014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这一战略构想对于中国今后10年甚至更长远的经济走向将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哪些产业将因此迎来重大利好,其背后反映出“一带一路”经济层面上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我们来逐一解读。
2014年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启动后,向中国打开的,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巨大市场空间。
据业界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如果说2014年是“一带一路”大构想的提出年,那之后十年无疑是“一带一路”的具体政策推动年。自“一带一路”概念提出,沿线省市积极响应,并具体落实。
所以在经济层面上,“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有两大层次:
一、近期着眼:基建产能输出+资源输入
二、远期着眼:商贸文化互通,区域共同繁荣
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梳理出国内产业发展的六大主题机遇:
1、“通路通航”主题:交通运输业
从各地方已公布的“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可以看到规模已达到1.04万亿元。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元,港口水利投资超过17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投资重点领域。
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比如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联通的新欧亚大陆桥。
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
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
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
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
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三条欧亚高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设备制造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
2、通讯、物联产业
“互联互通”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组成,还包括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深度互通会对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中国通信行业,特别是像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已经成功“走出去”的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来说,构成重大利好。
中国通信设备产业作为“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在全球五大电信系统设备厂商中已占据两席,华为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爱立信跃居第一。
目前华为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70%,中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50%,烽火也有10%的收入来自海外,中国电信系统设备厂商的全球竞争力,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华为总裁任正非陪同习近平参观公司
回想中国企业的第一轮“走出去”,华为、中兴和信威等公司,受益于国务院扶持优势装备出口的优惠政策,相继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数百亿元规模的买方信贷融资支持,从而在非洲、拉美、东欧等新兴国家市场拓展中占据优势;
现在中国企业迎来第二轮“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必然会积极对海外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融资,这可以更加直接地关联到对中国设备的需求。
中兴、华为等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取得良好海外布局的排头兵,以及ICT领域其他已经开始海外拓展的公司都将迎来重大产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