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教育部门未拿配套学校“钥匙”不验收
围绕突破学有优教的难点问题,《方案》在构建公平普惠的教育体系上努力突破。
在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的基础上,青岛市全域统筹、扶弱扩优,将出台统筹推进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公告机制和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目标责任督导机制,切实落实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学校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教育装备配备标准“五统一”政策。由此着力突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为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造成的就学人口高峰,青岛市将着力突破学校规划建设不到位的难题。《方案》明确建立完善学位规划、建设和城市布局、居住区建设、人口规划的衔接机制以及学校年度建设计划和土地供应、投资计划以及财政预算统筹实施机制,明确将区市教育设施用地和中小学布局建设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的考核,对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的居住区项目,未按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要求完成建设、不能同步交付使用、教育部门未收到“钥匙”的,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经教育部门认定后,可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与此同时,青岛市还将强化市级统筹,完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乡村教师队伍支持机制,探索区域间教育合作机制,支持财力困难市、欠发达镇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同时,按照扩大增量、改善存量原则,统筹新建学校和现有学校的高水平发展,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革等试点,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开展“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
普通中小学广泛开设海洋类课程
围绕实现高水平、有特色教育现代化,《方案》明确提出在打造青岛教育新优势上努力突破。
青岛市构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标准引领和公共平台建设,开展“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试点,推进信息化支撑的智慧课堂建设,构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向学校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云分享服务。
青岛市将构建“蓝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蓝色海洋教育实验探索,在普通中小学广泛开设海洋类课程,支持普通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蓝色”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加强“蓝色”专业建设,支持在青高校发展“蓝色”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蓝色”高技能人才和高端人才集聚区。
青岛市将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机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推动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办学,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在青岛产业急需的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与德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常态化发展,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交流;建立奖励机制,优化就业、就学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专家学者、外国留学生来青,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教育活动,积极举办、承办国际教育会议和论坛,提升青岛城市的影响力和教育的竞争力。
新闻链接:《方案》总体目标
以实现高水平、有特色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到2020年,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适应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开放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以及政府、学校、社会各司其责、协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公平普惠、多元开放、保障有力、特色鲜明的教育格局,将青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区。(作者: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