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中国同40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短短三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超出预期。日前,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分析说,原因在于这一倡议所遵循的开放性精神,激活了沿线经济发展活力,“一带一路”由此也成为沿线国家交往的大平台和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
在其看来,有别于TPP等排他性、封闭性的区域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富国可以参与,发展落后国家同样被平等接纳且被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建设方向,高度切合沿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现代化需要。
特别是,他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而“一带一路”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推动力,短期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长远则是对未来全球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迈向“落地生根”新阶段
《瞭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现在三年了,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和成效?
张晓强:从三年来的实践看,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中国和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是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投资达到约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比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增长速度却比较快。
而且,“一带一路”是双向开放。中国资金“走出去”的同时,沿线国家资金也在流进来。2015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中国的投资达到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5%。而全年外商投资增速才6%。
工程承包方面,2016年1~9月,中国新签的对外工程承包合同约为15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相关61个国家和地区达到746亿美元,占比接近一半。这说明工程承包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非常快。这对于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园区合作方面,截至2016年9月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1个国家,在建和已经建成的合作区达到56个,累计投资179亿美元,入区企业达到1045家,年总产值规模达到175.4亿美元,向东道国交税9.6亿美元,创造了当地就业岗位16.3万个。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中国和沿线40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关规划或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倡议、多国参与合作成立的亚投行已经开始提供贷款,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能源、交通等重点项目。中国成立的丝路基金也开始投资了。
《瞭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是聚焦点之一,在这些方面目前又有哪些成果?
张晓强:一些标志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项目正在逐步落地。比如中老铁路关键工程已经开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一些重要项目正在推进,拉合尔到卡拉奇的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分段建设已经启动。这是“一带一路”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产能合作已经启动了一批,包括钢铁、水泥、建材等工业项目。中国和白俄罗斯的工业园正在推进建设。
再往远一点,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全港的经营权给了中国企业;塞匈铁路的建设正在积极商谈并创造条件开工;喀什到瓜达尔港的陆上运输通道也为外界高度关注,中巴经济走廊为内陆省份新疆开辟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
总体上,“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开局良好、效果已显。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初步完成了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推进。
顺应世界大趋势
《瞭望》:“一带一路”建设能取得这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张晓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建设能取得良好效果,是因为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潮流。在顺应这一大潮流的同时,我们还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支持沿线国家发展。瞄准沿线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因此得到了沿线广大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应该看到,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推动力,至少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的形势。更长远看,“一带一路”一边是经济活力非常强劲的东亚,一边是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欧,横跨欧亚非大陆,覆盖44亿人口,经济总量达到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人口的62.5%和全球经济总量的29%,是一个发展**和发展空间巨大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得好,对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