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一带一路”倡议与目前的一些多边区域合作架构有什么不同?
张晓强:中国坚持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原则,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长远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都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的原因。
它不像一些合作机制那样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接纳参与各方。当然,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之下,也突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三共五通”作为主要内容,可谓是抓住了关键。
比如,没有政策沟通,贸易投资便利和自由化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一带一路”的规划,必须与相关国家的规划相对接,而不是强加于人;没有设施的联通,肯定制约区域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也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后腿”,基础设施落后正是严重制约相关国家发展的“瓶颈”;推进贸易自由化,贸易畅通当然是非常必要的;民心相通特别重要,包括教育、科技、旅游、文化等,不同文化之间应包容互鉴、共同发展,而不是说不同的文明之间必然冲突。
统领全方位开放大战略
《瞭望》: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
张晓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要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
在这个基础之上,一是要切实推进思想统一,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思想统一不只是国内,而是要大家更好地在这个层面形成共识;二是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包括进一步研究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创新运用方式,完善配套服务;三是切实推进统筹协调,包括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
这些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部署,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瞭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晓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一次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到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这就把三中全会的要求全面落实和细化到文件里面了。文件里面提出,对外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的要求比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更高了。其落脚点在于,要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的时代背景和总体要求。
文件从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以及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等,一共提了10方面的任务。“一带一路”是这个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实际上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处于龙头地位。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无论是更好地利用外资、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空间等,实际上都包含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了。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管总”的特色。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其他的任务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促进和发展。同时,其对于共同应对挑战、加强国际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将有力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王仁贵 刊于《瞭望》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