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是最早的有序建设城乡,有规范进行城市规划的国家。从五千年前的黄帝陵建设思想,到三千年前的《周礼.考工记》;从宋代的《营造法式》到清代的《营造则例》以及历代专司建设的“工部”衙门的规约,各地的《县志》都存在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天人合一。从城市到乡村,从宫殿到民居,从阳宅到阴宅,都存在天地人和优选思想。建筑是物,风水是魂!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灵魂。建筑物不是一种简单的“住人机器”,建筑规划也绝非一种单纯的“空间组合”或形体罗织。建筑及其规划,是有意韵的,具有思想感情的,不能“见衣不见人”,“见人不见魂”地囿于躯壳研究,只有神形兼备、匠意兼顾,才是真正的华夏意匠。
风水,上古乃帝王之术,是选择宫殿、城池之术。如何建城、如何建宫殿,既利攻、防保安全,又适合百姓安居乐业。
研究风水这一现象,如果抛开古人重视风水这一社会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字面解释,风水的意思就是阴阳宅周围风水流的形势。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气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什么是生气呢?《吕氏春秋》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元素。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新西兰学者;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寻找建筑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称为阳宅。
实事求是而言,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阳宅与阴宅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种带有神秘文化科学成分、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