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
建筑环境与风水:[6]怎么看风水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  时间:2015-11-16
  提到风水,人们总是一头雾水。而我第一次接触风水也是在小学时代从外公那里看到一本关于易经八卦的书。古代的风水师为了维护其职业的生存和尊严,往往披上神秘的外衣,有自然独特的语言系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为研究环境提供了课题。近十多年来,“风水”一词,日渐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媒体,在神圣的学术殿堂,在简陋的地摊书肆,几乎随处可瞥见它的身影。对于一般终日为生计忙碌,无暇也无缘探究其深浅的大众而言,风水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疑团。几十年意识形态的控制,使人们习惯用一句“迷信”来否定它的价值,但一个业已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终不是一句话就能“批倒斗臭”的。可一个现实的矛盾现象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在小学的教科书上把它与看相、算命并列为封建迷信;另一方面,在名牌大学的建筑系中,有关阳宅与阴宅的风水研究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面对风水,我们究竟应该说些什么?


风水起源: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

    

风水学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风水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一门历代先民在几于年的择居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是古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宅地、墓地,村落、城市的最佳位置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领域。想我先民,当年刚脱落动物界的时候,哪里有房子可住?饮风沐雨,餐风宿露,在天地间游走,“穴居而野处”,经常要为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发愁。后来,“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湿”,这才有了最原始的住所,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家。据考证,最早的“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者更早就已出现,在我国最早的文献《尚书》和《诗经》的若干篇章里,都有关于古代先民为域邑宫宅选址和规划经营的史实性记述。后世虽然发展变革渐趋繁复纷杂,但其根本追求一直未变,都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求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居住方式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选择。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居室看得很重,固然因为居室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处,还因为原始人类在多少万年中都是迁徙不定的,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居处来适应自然的变化,而原始农业发展,人类定居之后,势必只能以一个居处以应付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人们当然希望住宅既能遮蔽夏天的暑热,又能保证寒冬的日照;既可通风又有保暖,还要能躲避洪水猛兽的侵害,择居经验于是便在聚落选址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我们看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已与后世的择居原理十分一致。而西安半坡遗址的平面布局,也让人清晰地看到古人在选择居住环境上的成功实践。可见风水并不是封建的产物,在奴隶社会甚至在原始社会中,就已有了思想的萌芽。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介绍黄帝墓的专题节目中,就已谈到黄帝隆重选择了好风水。


就民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一提起风水,往往把它与迷信连在一起。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多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风水解释体系的深奥,混杂着非科学的成分。古代的风水师为了维护其职业的生存和尊严,往往不得不披上神秘的外衣,与今日的股票解说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始终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不能因为其运作方法有偏差,就忽视其思想主旨的合理性。风水对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值得总结和发扬,应用到今天的城市规划和村落布局中去。 


风水取向:人与天地的和谐相生

    

风水理论的基本取向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与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完全一致的。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水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背山面水的建筑选址的基本格局。村落或城镇在山与水的环境之下,各自然要素的最佳组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风水说中认为“有生气”的地方。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分理想的。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季风气候,背山可以屏挡冬日的寒流,面水可以迎纳夏日的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方便生产和生活。当然是有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了。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万物都要遵循天地的阴阳变化而生存,以与自然和谐为最高准则。于此最佳风水格局里,我们即可窥见一斑。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风水理论的实践到处皆是,如有名的皖南民居,如闻名的北京四合院,都是因地制宜地实践风水理论的典范。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也向古老的风水学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我们已经没有了那么多可供任意选择的生存空间;比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已使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异,旧的理论已不适应新的境况。再者,城市化的浪潮使得楼居的人群愈来愈多,人们能有一处住所已属不易,已无条件去讲究风水的优劣。而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风水学说中对小环境的处理方式,和对不利环境的改造方面,都有待于人们去整理发掘。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个最佳场所的选择问题。只有在那个最佳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风水的选择考虑到了自然环境的诸要素,其核心完全是唯物主义的。当然,风水所关照的人与自然交相感应的很多事象。也有许多如中医经络一类的天才直觉和潜科学的成分,以致于今天的科学也未必能提示其真谛,让人一窥庐山真面目,这未免令人遗憾,却也平添了风水学说的迷人魅力。风水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阴阳、五行、八卦,四时,五方,天干、地支,天文、地理等许多哲学和科学的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这些联系有多么复杂,归结到一点,风水本身所探究的,乃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生。让天地所孕育的人类,安详诗意地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风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龙”、“穴”、“砂”、“水”是风水研究的四大要素。所谓“寻龙踏脉”的功夫,就是对“山水风光”的景观分析和整体研究,“龙穴”为纲,“砂水”为目,观察“形势”、辨别“阴阳”,考证“吉凶”与“善恶”,在动态分析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的生态环境。


“风水”的大纲是看“山水”,如果是山“有情”、水“有意” 就是良好的生态景观,所谓“穷山恶水”就是不好的生态景观。所谓“龙穴”就是“藏风聚气”的生态和谐的优美环境。所谓“凶地”就是散而不聚、“无情无义”的消耗性环境,无“养育”之功而具“杀伐”之力,不能“养人”反而“害人”,生态恶劣,环境破坏,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得不偿失,徒劳无功。

 

来龙之势,得其“穴”则安,居则吉,不居则凶。“真龙”就是“天佑吉地”,众水环绕,群砂环抱,山水聚合,生机盎然,内外一致,宾主相从,安全舒适,和谐平衡,这不就是一个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吗?


“风水”讲究“阴阳”,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有静态分析,更有动态分析,有可见的影响,更有不可见的影响,造化之鬼神,万物之魂魄,生命的秘密,宇宙的奥妙,其中的“天机”(自然规律,古人谓之“天命”和“天数”)是不可穷尽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风水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科学合理的内涵而长存、而发展、而走出国门。实乃华夏文化之幸,更是我们风水业界之幸。有理由相信,国家昌盛、民众乐业、社会和谐之际,定会是风水学得以去伪存真而发展、普遍服务于大众之时。至于说风水学是门实用科学,自然属笔者一家之言,也许有人会难以接受,个别科学权威如一直来到处说“传统文化绝大部分是糟粕”、前不久还说“中医是伪科学,要废除中医”的“何作秀”们,也许会嗤之以鼻。但既有超过半数人相信和使用风水,而且一信一用就是几千年,如此学问,如不能归类于科学范畴,岂不有辱我华夏历代先贤之智慧?!笔者只认真理而绝不妄从什么权威,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真正的传统风水学是一门值得研究、发展的实用科学。通俗点说,它就是一门趋吉避凶的实用绝学。

   

那么怎样的建筑格局才算是中国古代风水学所追求的“藏风聚气”的最佳居所呢?首先要“四兽”齐全才算是好的风水格局。所谓“四兽”是指居所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风水上称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朱雀”代表居所前方的朝山或明堂;“玄武”代表居所后方的靠山;“青龙”和“白虎”则是代表左、右两旁的砂手。下面我们来看一栋古代的传统民居的平面图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民居的风水布局(如图)

  

在本建物的离卦方(南方)也叫做朱雀方,有一个半月型的水池,为朱雀池,是整栋宅院的收财池。本建物的左边为青龙方,右边为白虎方,大门就开在正中,面向朱雀池的南方。就科学上而言,南风吹来,吹过水池,夏天的热风可通过水池的水来达到调节降低温度。建物的左手方是青龙方的东厢房,右手方为白虎方的西厢房。建物的正堂是主人用来祭祖、拜神、会客,两面边厅则是主人居住的房间。正堂建在玄武方,玄武为高、为山,所以正堂建物地基要高,必须上台阶才能登堂入室,同时屋内也比东、西厢等其它的房屋内要高大。正堂背后为坎卦方(北方),由于正堂高大遮蔽了冬天北方来的冷风,所以由正堂与东厢、西厢房所围成的中庭不致受冬天的冷风吹袭,家人可以在这块“中土”空地做活动。


用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以上的中国民居的风水理论,其实是有相当的科学成分的,沿用这种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融入现代建筑风水学中,所选楼宇前有宽阔的平地(明堂),明堂外有楼宇(朝山),居所后方要有比自己更高大的建筑物所依靠(靠山),左、右两旁也要有楼宇(砂手),这样的楼宇便算是基本具备“藏风聚气”的格局了。

     

建物除了须“四兽”齐全外,还要看其外部形状。风水学首重形象,建筑物的外形可按照《易经》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来进行区分。


五行属“金”的建筑物

    

圆形的建筑物五行属“金”。在风水学中,圆为动,代表着变化。其含义可从易象之源-太极图形中找到答案。太极图形外部是一个圆形,中间以S形分隔阴、阳。黑、白阴阳自然对立,解释了天地事物两种消长而又平衡的现象,外部的圆形更揭示了宇宙间永恒的法则是世间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周而复始,周行不怠。由此圆形的建筑物也同样代表着变动和不稳定,而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居住,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故中国风水学认为五行属“金”的建筑物不利办公和居住。

  

五行属“木”的建筑物

     

长方形的建筑物五行属“木”。笔者在此先解释一下八卦的意涵,《易经》中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生八卦(“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乾”卦),八卦就像是八个频道,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方位和人、物,借助这八个频道的磁场融入人居环境里再加上易经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找出每个人最适合的方向和居住环境。长方形的建筑不会有缺角,亦不会缺失任何一方的卦象,故风水学认为五行属“木”的建筑物是适合人居的建筑物。

五行属“水”的建筑物

     

波浪形的建筑物五行属“水”。现常见有许多新建成的楼宇,外形好似波浪,新颖、时尚,但是这样的建筑物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整栋楼的中心点往往不在楼宇内,这在风水学上称为没有中宫之位,属不宜居住的格局。


五行属“火”的建筑物

    

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建筑物五行属“火”。在风水学上,三角形是最不好的形状,不规则的形状往往造成缺角亦失去多方卦象而引来祸事。应用在建筑设计上,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形状也是很难利用,容易造成空间的浪费。


五行属“土”的建筑物

 

正方形的建筑物五行属“土”。同长方形的建筑物一样,正方形的建筑不会有缺角,也不会缺失任何一方的卦象,故风水学认为五行属“土”的建筑物同样是最适合人居的建筑物。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 西北边 )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荫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北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 )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等山脉! 

    

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正干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 即古都长安 ),然后东出中原( 河南 ),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枝,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尽处分枝到各地均有别名称呼!但是主宗是她,子孙排什么名堂都可以!

    

昆仑山到了中原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 海拔4000米 ),西南的峨眉山……!这些举世闻名的举世无双大大小小的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一幅幅中华巨龙,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讲是对的;从风水上讲的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它们40多年前睡的迷迷乎乎,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迅速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这是中国的地理风水决定的! 

    

江河——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一般认为:“没有水的龙就是死龙!水大龙大;水小龙小;反过来没有龙的水也是死水,死水一潭是没有价值的”。

    

中国有三大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两大河流黄河与长江同是发源於青藏高原,即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的北麓( 北麓是黄河的发源地,也就是现在说的唐古拉山 )。黄河长江与珠江都是向东流,分别流入渤海,东海与南海。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到山东流入渤海,经过九个省区;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到上海注入东海,流经八省,区,市,县。珠江源於云贵高原,流经贵州,广西区和广东省,经广州市形成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目前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美 ),而后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而流动,使成为大地的地方形成山环水抱。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还有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门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的淮河,海河……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广西的邕江,红水河等等。全国还有调节江河水( 龙的血液 )的2000多个湖泊;这些天然的淡水湖,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个大弯小弯,形成山环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阳湖,位於江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到这里打个大弯,水注入鄱阳湖,使江西的风水地理成为全国之冠,成为全国的三大( 江苏,湖北,江西 )才子之乡,( 出人才最多的省 ) 湖北湖南中间的洞庭湖,也在长江中游的弯曲处,(故湖南人灵地杰,人才辈出)。还有江苏的太湖,巢湖也在长江将近出海的打弯处。凡是江河水打弯,使急流缓慢,然后聚气,这就是流水地形成的特征。

 

风水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龙脉:龙就是山脉,山是大地的脊梁,是擎天的柱石。


古人认为,连绵起伏的高山如龙飞舞,山离天最近,最具有灵气,它是神灵的住所,是沟通天上与人间的渠道,龙之变化莫测或见而在田,或跃而在渊,或飞行于天,其山脉有时高耸入云挺拔万丈,有时伏于平岗,平平缓缓,高不过数十尺,有时飘落于平洋,蛛丝马迹,若隐若现,此龙之变化莫测也。


追寻来龙去脉,主要看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及穴星的形态。


山龙发脉之处谓之祖,太祖山就是龙脉始发的山。


少祖山,龙脉从祖山发脉以后,一路蜿蜒起伏,再起新的山峰为少祖山。


父母山,便是穴星所在。因此,它也是龙脉的尾部。


结穴之地父母山,


此山凶吉最相干,


即看来龙与去水,


砂水吉凶辨周详。


穴星是由父母山孕育而成的,所以父母山对穴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父母山来定穴的位置,以及察看穴星的吉凶,是一个风水师最难把握的。


北干龙所分布的地域,包括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吉宁、黑龙江等省份。


中干龙,包括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诸省。


南干龙所在区域包括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诸省。


三大干龙的总体走向大体上都是从西去东到海为止,有的则延伸到到大陆架的岛屿。三大干龙从昆仑山去东延伸的过程中,或南或北,一路分枝劈脉,孕育出各级枝龙,孕结出成千上万的富贵之穴和大大小小的垣局,有如群星撒落,星罗棋布在神州大地上。


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作墓地或建宅,可以得到吉祥。可见,风水术的龙的观念是由龙的崇拜演变出来的。


风水选择的方式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龙”指山脉,“龙真”指生气流动的山脉。龙在地蜿蜒崎岖地跑,由此推断地下“生气”,也势必随其蜿蜒崎岖地流动。其中的主山为“来龙”;又山顶蜿蜒而下的山梁为“龙脉”,也称“去脉”。寻龙的目的是点穴,点穴必须先寻龙。


“穴”指山脉停驻、生气聚结的吉穴。提到“穴”,人们自然想到“墓穴”,其实古人最早是“穴居野处”,故“穴”指用来安居、下葬的场地。


“砂”指穴周围的山势,“砂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砂环,可以使地中聚结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


“水”指与穴相关的水流、水向。“水抱”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使地中生气环聚在内,而没有走失的可能。


风水环境选择的四大要素中“龙”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则“砂、穴”无从谈起;其次是“水”。然而,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中,大多没有“真山(龙)真水”,那么城市住宅的龙与水该如何论呢?我们应怎样依次进行风水选择呢?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