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网消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白春礼院士22日在北京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国已经与147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首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当天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举行,白春礼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一带一路”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倡议,为世界治理带来全新思想,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白春礼指出,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日趋紧密:“中欧班列”发展迅速,品牌效果显著,2021年发运量超过1.5万列;蒙内(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中老(中国-老挝)铁路、亚吉(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中哈(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已累计为国际社会提供18亿剂疫苗,其中绝大部分去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他认为,总的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倡议提出以来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世界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致辞说,该所2015年成立“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已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开展近30项研究,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规划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核心区规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年成效评估、“十四五”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北极地区地缘环境态势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委会成员林毅夫教授在论坛上做主旨报告提出,中国有一句顺口溜叫“要致富先修路”,也就是说在发展中国家,如果要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才能够实现发展的愿望。
谈到已有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机构签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林毅夫说,中国倡议获那么多国家支持,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愿望,也表明其他发展中国家跟中国有共同历史、共同梦想。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反映出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如果能够共商共建共享,世界上就会有一个共享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秘书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所长刘卫东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介绍说,“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全国工商联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等高校“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以及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共16家单位联合发起,旨在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学术界、智库和企业间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交流。
刘卫东做主旨报告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也必须知己知彼,重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制度与文化差异。同时,需要政府—智库—学术—企业紧密合作,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链条平台。 (记者 孙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