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今年年初的这趟内蒙古之行,已经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14级本科生蒋垒两年之内的第三次到访了。为了让自己参与的以“元气水工厂”为商业主题的科研报告扎实而有效,蒋垒一次次深入内蒙古武川县这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贫县,与企业和村民对接。如何有效开发当地水资源?如何依托水资源树立饮用水品牌?如何将营销方案融入“一带一路”实际需求?种种问题在实践中一一破解。
“这几次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不断思考、不断试错的过程,也实践着从‘一带一路’的高度去思考教育扶贫和经济扶贫的可行路径。”蒋垒介绍,自己参与的项目是学校第二课堂社会实践项目,已获得“挑战杯”奖项。
如今,在对外经贸大学,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已经被整合成10个课程模块。以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平台为例,实践前课程、实践方法、政策主题解读、实践技巧、团队管理、实践申报、实践立项等构成了一套完整体系。
“学院的留学生比例特别高,占30%,来自100多个国家,涵盖了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洪俊杰说,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和中国问题研究的国际化视野一直是学院安身立命的鲜明特色。平时洪俊杰在课堂上提到“一带一路”,学生们都特别感兴趣,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南亚的学生就与中国学生一起,形成了以“一带一路”为基点的文化双向输出通道。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鲜明特色,在全球治理人才理念提出之前,我们就在思考,在增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方面,我们能不能率先做些什么?”学校教务处处长蒋先玲将这种“无死角”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归纳为“贸大气质”,一种蕴含着深厚开放、国际化、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气质。
“贸大气质”的孕育生成,仅从数字方面,便可窥见其天然基因。在学校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便有来自50个国家的1359人,其中84%为学历生。
在科研处处长王强眼中,留学生资源、遍布全球及各国驻外商务处的校友资源,都是学校开展“一带一路”育人的先天优势。“比如说我们开设物流本科专业,留学生就有30多名,来自哈萨克斯坦、泰国、越南、韩国以及非洲等地。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对课程的深入大有裨益。”
洪俊杰说,今年10月,学院将联合国际学院、校团委组织“一带一路”创业大赛,吸引中国学生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共同参与,以期为“一带一路”输入更多青年人才和新鲜血液。(记者 柴葳 董鲁皖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