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成果和效应正在展现。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经验惠及“一带一路”国家。
作为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长期跟踪研究经济特区及各类园区建设的国际专家,曾智华说:“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尤其在非洲更是被推崇和效仿。”
曾智华说,过去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中国红利不断向周边辐射,特别是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包括各类园区的经济特区建设正在不断延伸,并已经抵达非洲大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曾智华介绍,在国际上,“经济特区”通常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涵盖了各类不同的园区,如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园、自由港和保税区等。
他在研究中发现,经济特区及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成为促进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有效手段。这一点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亚地区,得到了充分印证。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通过这一手段来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
“中国政府最成功的发展经验之一就是经济特区及园区的实践,”曾智华说,“因为这是改革试验田,很多东西没有在全国推行的时候,就用特区及园区先来试点。”
他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及各类园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为推动经济改革、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经验、创造就业、刺激出口、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合作除了推动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这些国家的产业发展。曾智华认为,作为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中国经济特区及园区建设成果正好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宝贵经验。
据介绍,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到海外建设园区。如海尔于2001年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与当地投资者合资建立了工业园区。1999年,天津泰达集团在苏伊士经济区建立了一个园区。到目前为止,海外园区项目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东南亚、南亚、东欧、中东及非洲国家。
曾智华说,很多园区已在投资和就业、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等方面对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建议:“结合国际经验及这些园区在海外的实践,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做好各方面的风险评估,熟悉当地法律、文化和体制,以及有效沟通外,对于那些没有园区开发和管理经验的开发商来说,与一些国内比较成功的园区或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可能会推进得更加顺利一些。”
谈到中国经济特区及园区建设经验的推广,曾智华指出,众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可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方面。成功的园区拥有很强的团队,这些人才走出去可以帮助开发商和当地政府进行能力建设并分享经验。此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在推动园区建设,包括经验分享和贷款支持。
曾智华说,目前全球面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新配置,非洲等地区将迎来新一波产业转移的浪潮,这一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记者 何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