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2015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签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函》,确认黑龙江省东宁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条件,成为我国国家级境外农业经济贸易合作区,并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优先推进项目清单。目前,该合作区正打造成中俄农业合作的最大平台。
华信工贸集团董事长李德民回忆说,2003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克市的一家养猪场陷入困境,乌苏里克市政府希望在当地做外贸生意的李德民出手相助。“我对养殖不感兴趣,希望租一些土地,没想到对方就答应了。”2004年,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成立。
据李德民介绍,合作区历经1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种养殖业、加工贸易业、仓储物流业为主的中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目前,合作区拥有耕地6.8万公顷,设有14个种植区,农业机械化率达100%,建有7个粮食处理、仓储、加工园区,有万头生猪养殖区、千头肉牛养殖区、380头奶牛养殖区、年加工10万吨的大豆油脂加工厂等相配套。
合作区不仅是发展境外农业合作的典范,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发展的标杆。其种植的小麦、玉米单产连续多年名列滨海边疆区第一名,并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提升了滨海边疆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速度。
在进行农业合作开发的过程中, 合作区还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提供就业岗位,履行社会责任,密切了中俄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2015年,合作区所属的阿尔玛达公司出资将滨海边疆区的反法西斯纪念碑修缮一新;并在每年的俄罗斯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期间,前去看望二战老兵,送去慰问品。
据李德民介绍,合作区还积极参与教育及社会慈善事业,改造修建了当地多所幼儿园、学校,并对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国家农业科学院,组织学生到合作区进行生产实践,目前合作区已成为该科学院的生产实践基地。
合作区注重用当地工人,截至目前已安排当地就业人数400多人, 提供的岗位包括管理、司机、种植养殖工人、翻译等岗位,预计2018年将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说,合作区以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成果惠及当地居民。这种“融入当地社会,造福当地人民”的做法,赢得了民心,收获了友谊,提升了中国企业形象,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要求。(记者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