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经济合作潮流提出的宏伟构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搭建起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把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互联互通,人文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近日,“‘一带一路’梅花与牡丹创意产业与城市论坛”举办首次学术研讨会,来自政府、学界、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文化合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全球走出经济低迷的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好惠及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面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顺应历史大势,努力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做出贡献。
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是中国首提,但不应成为中国的独奏曲,而应是各国合作的交响曲。姚余栋预计,到2035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那个时候的“一带一路”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他看来,这需要我们软实力、硬实力兼备,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很有自身特色,而且正好赶上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浪潮。在这样的一个逻辑下,要把“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做好,建议从易到难、普惠各国的做法。一是提炼共性的文化需求,二是发挥每个人的创意,三是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四是社群化的政策协同,从而共同促进“一带一路”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 (益 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