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总报告指出,近两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并且发生了多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第一次实现资本账户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增长最为强劲,凸显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驱动力向寻求战略性资产转变。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下降使得中国企业大幅减少对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因素、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失衡三大深层次问题相互交织,主导了全球国家风险的变化趋势与分布格局,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成较大挑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投资机会和收益外,需要更加注重国家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在政府层面上,需要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保护政府全面行动框架和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在企业层面上,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充分尝试多有所有制企业联合走出去等形式。
与此同时,蓝皮书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与2017年展望,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情况与2017年展望,中国海外并购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述评及新进展,全球国家风险回顾与展望,全球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与新兴市场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海外经营风险以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面临的环境风险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2017年步伐有望放缓
近两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从行业分布角度看,投资驱动力转变推动制造业迅速增长,大宗商品市场低迷、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对采矿业投资大幅减少。从投资区位角度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地区)、中国周边国家(地区)以及离岸金融中心。从投资方角度看,央企海外资产构成了“海外中国”存量的主体,但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终止案例也在不断增多,其中,高端制造业成为终止案例重灾区。绝大部分终止原因来自东道国监管部门,而威胁“国家安全”成为主要理由。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增长前景。但考虑到备案制的政策红利效应将减弱,以及政府逐渐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过热”投资,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有望放缓。
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2015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但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在区位分布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盟)、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吸引中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在产业分布方面,能源、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是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较为重要的产业领域。在企业特征方面,对外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这四个省份,而且以国有企业为主。在投资模式方面,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持平,但在平均投资规模方面,前者高于后者;农业和房地产更倾向于绿地投资,公用事业、旅游、矿产、娱乐和技术领域则倾向于跨国并购。伴随着中国与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多边等多层次更多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实施,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流向能够契合东道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领域。
中国海外并购规模持续增长 针对欧美国家技术投资增加
中国海外并购已成为推动全球并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并购案件,如,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美的集团并购德国库卡,等等,既由于它们是中国企业的原因,又因其每个并购案件涉及的交易规模与所处行业的重要性,从而日益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海外并购不仅规模在持续增长,更尤为可贵的是,针对欧美国家技术与品牌的战略性投资不断增加,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这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的转型与增长质量,将产生实质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影响。当我们为中国海外并购出现一些良好的形势变化而鼓与呼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伴随着并购交易规模扩大、国内企业参与数量的增加,海外并购的风险也因之加大。如何更有效地化解海外并购风险,加强与完善保护海外投资利益保护机制,是摆在中国的政府及其产学研各界亟需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说,这项任务对我们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大量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投资者-东道国国际投资争端案件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双边投资协定对于保障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间接征收是中国海外投资较易遭受到的政治风险之一,而中国海外投资间接征收风险高具有一定客观原因。从中国海外投资地区来看,当前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大量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制度往往仍处于形成中,发生调整或转型的风险较高,在客观上增加了这些国家发生间接征收的风险。从中国海外投资行业分布情况看,中国海外投资较集中于采矿业、金融业等易引起投资争端的行业。这也从客观上增加了中国海外投资发生间接征收风险的概率。
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总体上升,呈现四个鲜明特点
蓝皮书指出,回顾2016年,全球国家风险水平总体有所上升,呈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特点,分别是,武装冲突热点此消彼长,中东地区成为全球武装冲突烈度最为突出的地区,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政局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发达国家准入审查风险不断凸显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本币持续承压,蒙古、埃及等个别国家汇兑风险集中爆发。
同时指出,极端宗教势力与恐怖主义外溢明显,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加剧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和财政压力,激化了原有社会矛盾以及在大宗商品价格弱势运行的背景下,两极分化的货币政策加剧了部分发展中国家本币贬值的压力这四个因素影响着2016年全球国家风险水平与情况。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面临环境风险
蓝皮书指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面临的环境风险是很多的,通过风险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最后指出应对环境风险的策略,强化环保意识和理念,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深入了解对东道国的环境法律和监管体系;政府继续加强对海外投资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约束力;企业与国家风险研究机构之间需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对东道国国家风险的研判能力。
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与全球性主权外债违约在时间节点上表现出较高的重叠性。从全球层面而言,全球性的“资本洪流”常常成为预测主权债务违约潮的前瞻性指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爆发的主权债务违约潮是最近一次三者累加的证明。对特定国家而言,跨境资本短期内大进大出往往预示着主权债务违约概率的大幅提升。
蓝皮书分析近年来全球资本流动的情况,发现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大跌等因素是刺激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推动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