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为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宝善主持开幕式。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社长道连•季亚罗夫、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总裁塞弗•哈迪、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等先后致辞。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和国家部委、沿线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200多人出席会议,来自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140家主流媒体负责人参加论坛。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于“一带一路”给出了四个鲜明的观点。
观点一:“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从成立丝路基金到筹建亚投行,从“一带一路”共建愿景和行动文件发布,到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观点二:命运共同体就是彼此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结成命运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就是将彼此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在守望相助中寻求合作,
在互利共赢中实现繁荣,
在交流互鉴中延续文明,
在同舟共济中开创明天。
观点三:“一带一路”沿线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汇聚东西方文明,人口总量约为44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为2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人力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和耦合,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并肩迈向命运共同体。
观点四:中国是倡议者,更是践行者、推动者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也是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践行者、推动者。既有“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列车”的胸怀,也牢记“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承诺。从抗击埃博拉的全球性战役,到对外贸易投资的大手笔合作,中国正全力与各国打造共同发展、共谋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为“一路一带”注入正能量,媒体得干好三件事。
展望未来,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如何加强合作、增信释疑、汇聚认同,为“一带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怎样使这条绵延两千年、跨越亚非欧的“一带一路”重现昔日辉煌、增进人民福祉。杨振武社长提出,各国的媒体应该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和人口众多,这里每天都会进行大量鲜活生动的创新实践,“遍地是精彩,处处有故事”,是座“新闻富矿”。媒体应该恪守客观理性,真实、及时、生动地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主要地区的发展进步,促进沿线各国增进理解互信,建设性地推动这项振兴区域、造福沿线、普惠世界的伟业。
第二件事:开放包容,传扬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媒体要秉持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努力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口,深切感知丝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恒久魅力,消除认知误差,排除疑虑干扰,从而加深彼此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坚实社会根基。
第三件事:深化交流,推进丝路合作。
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各国媒体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话和新闻产品互换、推动人员交流、分享技术创新、开展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等,打造更多对话交流平台。
杨振武社长还专门介绍了一点:人民日报已经为“一路一带”建设做了什么,还将做什么?
据统计,两年来人民日报社已推出“一带一路”报道4000多篇,“共享丝绸之路”大型跨国主题采访效果良好。目前,人民日报社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载体,人民日报日发行量达310万多份,客户端下载量超过7000万,全媒体用户总数累计超过3亿。借助权威的报道团队、庞大的用户覆盖面、立体化的全媒体形态,人民日报社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开幕式上的致辞
杨振武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契合了中国、沿线国家和世界发展需要,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的潮流,得到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呼应、热情参与,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两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从成立丝路基金到筹建亚投行,从“一带一路”共建愿景和行动文件发布,到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一系列重大项目开花结果,蓝图已逐步变为现实,“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和澎湃动力已经展现而且必将进一步充分展现。
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结成命运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就是将彼此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守望相助中寻求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实现繁荣,在交流互鉴中延续文明,在同舟共济中开创明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汇聚东西方文明,人口总量约为44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为2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人力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和耦合,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并肩迈向命运共同体。本次论坛以“命运共同体,合作新格局”为主题,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唱响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也是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践行者、推动者。我们既有“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列车”的胸怀,也牢记“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承诺。从抗击埃博拉的全球性战役,到对外贸易投资的大手笔合作,中国正全力与各国打造共同发展、共谋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将为各国提供市场、增长、投资、合作的新机遇。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这些看得见的实际举措、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机遇。
作为媒体,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幸。两年来,各国媒体为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沿线国家人民感情,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如何加强合作、增信释疑、汇聚认同,为“一带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怎样使这条绵延两千年、跨越亚非欧的“一带一路”重现昔日辉煌、增进人民福祉,媒体应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和人口众多,这里每天都会进行大量鲜活生动的创新实践,“遍地是精彩,处处有故事”,是座“新闻富矿”。媒体应该恪守客观理性,真实、及时、生动地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主要地区的发展进步,促进沿线各国增进理解互信,建设性地推动这项振兴区域、造福沿线、普惠世界的伟业,让“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传向四面八方,让“一带一路”的动人乐章响彻五洲四海。
二是开放包容,传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媒体要秉持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努力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口,深切感知丝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恒久魅力,消除认知误差,排除疑虑干扰,从而加深彼此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共建“一带一路”打下坚实社会根基。
三是深化交流,推进丝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各国媒体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话和新闻产品互换、推动人员交流、分享技术创新、开展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等,打造更多对话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沿线国家新闻业务领域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使媒体合作激发正向效应,让丝路报道更加有效有力。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唱响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两年,我们集全社之力、以全媒体渠道,积极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舆论支持。据统计,两年来我们已推出“一带一路”报道4000多篇,“共享丝绸之路”大型跨国主题采访效果良好。目前,人民日报社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载体,人民日报日发行量达310万多份,客户端下载量超过7000万,全媒体用户总数累计超过3亿。借助权威的报道团队、庞大的用户覆盖面、立体化的全媒体形态,人民日报社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断融入世界的进程。“一带一路”联通中外、承贯古今,把中国和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出席这次论坛的近140家主流媒体,来自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是一次真正的全球媒体盛会。真诚期待听到大家的新故事、新思想、新愿景,也希望各国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加油鼓劲,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增色添彩,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赢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