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自2013年宣布之后,“一带一路”倡议已从概念转向落实。如果各国政府和企业想了解如何最好地与“一带一路”挂钩,就要知道塑造中国国家政策的不同力量。
中国不能被视为单一的统一经济体,各省份人口情况不同,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以及经济构成,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另外,和其他大战略相似,“一带一路”的定义比较模糊。不过,模糊的语言既有必要,也有修辞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实施阶段,模糊性给地方官员足够的阐释空间,以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规章制度。协调分布在各地的1000万中国干部是一项行政难题。像“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必须要有灵活性。
在实施阶段,聪明的地方官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多多上马项目,以获得低息贷款或者有利的制度支持。每个省都有不同的优先发展要务,这些要务可以嵌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数不清的利益碰撞意味着“一带一路”呈现的是万花筒般的图景。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带一路”,而是“多带多路”。例如,广东珠海可以这样规划:一条海上道路向东南方向蜿蜒发展,连接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而另一条通道向西南延伸,直到曼谷。广东另一座城市汕头可以将他们的“一带一路”雄心拓展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昆明,依托连接东南亚的铁路,希望成为中国的分销中心。新疆喀什则正在寻求成为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到达瓜达尔港的陆路枢纽。
中国地方政府是“一带一路”的引擎。该倡议的潜在合作者们应接触各省官员,弄清中国地方政府如何按照自己的理念实施“一带一路”。政府部门和企业将大大受益于这种对话。省级官员们可以向北京证明,他们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忖度国家和行业的具体利益。而“一带一路”的合作者将建立他们的专业网络,了解中国具体省份的经济发展优先目标。这将是共赢的。(作者阿德里安·拉夫特里,传文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