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观点 > 媒体聚焦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让丰富多彩文化造福更多民众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  来源:《求是》  时间:2017-02-03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以回望历史、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和境界,为持续办好敦煌文博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贺信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与延伸,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与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坚持文化上的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让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


  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这一重要论述,高度评价了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敦煌的历史地位和敦煌文化的价值。


  丝绸之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2000多年前张骞的“凿空”之旅开启了丝绸之路,从此以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养蚕、冶铁、水利、建筑等技艺远播域外,推动了后来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及欧洲文艺复兴等。沿着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先后传入中国,罗马、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的音乐、歌舞、历法、造船技术等,也为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活力。甘英、鸠摩罗什、玄奘、马可·波罗等文化使者,都曾在这里留下历史印记。在这条丝绸之路上,亚欧非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友好往来,多种文明休戚与共、彼此交融,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丝绸之路筑就的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丝路明珠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要冲,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展示、交流、融合,共同塑造了独具魅力、举世瞩目的敦煌文化。被誉为东方艺术博物馆和世界百科图书馆的莫高窟,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在绚丽多彩的敦煌文化遗存特别是敦煌壁画中,我们看到不同文明精彩绽放、和谐共存,沐浴崇高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之光。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所说的,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吐鲁番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内含敦煌文化的中华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坚持以天下大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推动世界的和平安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接受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差异,以讲信修睦、博施济众的义利观共享文明成果。我们要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不断从中淬炼精华、汲取营养、凝聚力量,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互鉴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世界各民族不同文明平等相处和融合发展的科学判断,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我们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全面加强文化互鉴共进。


  坚持平等相待。人类历史是一幅多种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多样共存绘就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图谱。各个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因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或者一无是处的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文明交流的基础。唯我独尊的傲慢与固执是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碍,居高临下的贬抑、排拒,无法领会世界文明的真谛。我们要以平等、谦虚和真诚,善待不同渊源、不同形态的文明,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选择,超越偏见与误解、消除矛盾与争端、克服冲突与隔阂,在全方位、不间断的交流中凝心聚力,努力营造情感贴近、友谊增进、政治互信的氛围,努力构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精神桥梁和人文纽带。


  坚持开放包容。文化互鉴的前提是开放包容,闭关锁国难以互鉴。从历史上看,佛教传入中国后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蕴和意境的佛教理论,并对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欧洲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等西学东渐,也使中国受到现代启蒙和洗礼,使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与世界更加相融。可以说,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典型的历史特征,也是沿线各国实现发展繁荣的成功之道和必由之路。


  坚持兼收并蓄。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结晶,不仅能为各自文明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也能为其他文明不断进步繁荣创造更大机缘。丝路沿线国家文化资源富集、要素禀赋各异,如果抓住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互补性转化为互助力,着力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必将更好地释放势能、挖掘潜能。中国是“一带一路”的积极倡导者和大力推动者,而建设“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事业。我们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引领和带动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发展。


  三、推动对外人文交流必须加强平台机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文博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主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这一重要论述,也赋予我们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崇高使命。


  建立规则制定机制。规则制定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手段,积极主动重构规则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敦煌文博会为我们提供了重大机遇。要科学设置议题,牢牢把握平台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和主导权,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阶段目标和长远规划,经常提炼一些新概念,推出一些新话题,用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引领各方朝着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渐进发展。要积极开展多边双边会谈活动,坚持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原则,与沿线国家共绘丝路发展图景,找准契合各方利益的关切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人文交流合作寻求机遇、开辟空间。要积极框定合作成果,与沿线国家进行战略对接、规划对接、政策对接,推动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


  完善内容策划机制。要围绕打响敦煌文博会这一“国字号”大品牌,加强内容策划与设计,做到“中国风”和“国际范”的有机整合。积极探寻“文化+”发展的路径和空间,构建论、展、演、创、贸、游六位一体“大文博”,使各项文化活动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会议论坛要突出“深”,邀请中外政要和专家学者从容论道、交流思想,为建设“一带一路”、共建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文化展览要突出“精”,追寻和梳理“一带一路”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悠久的文化积淀。文艺演出要突出“美”,抒发各国人民对丝路复兴的真挚情怀。文化创意要突出“新”,增强文化创造活力,融合多民族文化,利用不同载体推动文化的再造与创新。文化贸易要突出“活”,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旅游要突出“融”,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结合点,形成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发文化旅游的联动优势。


  健全运行发展机制。要启动《敦煌宣言》行动计划,推动敦煌文博会“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切实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把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重要战略平台。要坚持国际与国内、会内与会外相结合,推动各项活动常态化,确保与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合作“长流水、不断线”。要组建高规格高层次专家咨询团队,全面做好文博会顶层设计,深挖内涵,提升品质,为文博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要积极推动文博会品牌化运营,吸纳更多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会参展参演,强化文博会平台市场造血功能和产业聚集效应。要加快发展理念、模式、路径创新,使多元合作的平台机制在地域和领域上实现全覆盖。


  四、推动文化造福更多民众必须拓展合作共享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这一重要论述,充分阐明了推动沿线各国文化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路径,充分表达了我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


  加强祖业保护,促进文化永续传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加强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是造福人民的应有之义。甘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我们开展对外文化合作的优势。要与沿线国家共同实施丝路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工程,让丝路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贡献。要与沿线国家在考古研究、文物修复、文物展览、人员培训、博物馆交流、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维护共同精神财富,增进文化亲近感。


  推动事业繁荣,促进文化惠及民生。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是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要整合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力量,建立综合性研究基地,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开展国际研讨和学术交流。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甘肃就读,扩大留学生规模;也要创造条件,把甘肃的学生送到沿线国家留学。要与丝路沿线国家联合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合作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合作成立中医中心,开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文化造福民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支撑。要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产品、文化要素跨国跨地区的自由流动,健全文化产业合作体系,着力建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要深入开展产业承接、企业衔接、项目对接,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有效拓宽“一带一路”贸易领域,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作者:中共甘肃省委中心组)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