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这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关键之举,也是青海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的有利时机。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青海将如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有效拓展省内发展新空间,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对此,记者专访了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吴海昆。
吴海昆认为,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理念是有机统一的,既把脉了时代发展潮流,切中了我省当前发展的关键点,找准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创新了工作方法。其中,“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这一新理念,统筹省外、省内两个大局,为我们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拓展新空间、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顾我省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两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都与国家的支持紧密相关、与我们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密不可分。第一个高峰期,六十年代中期至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充分利用“三线建设”这一总体战略,建设形成了我省基础产业,为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高峰期,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改革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能源资源比较优势,在较短时期内培育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城乡面貌和民生保障也有了很大改观。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青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青海发展唯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更大作为。
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全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四个转变”新理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奋斗方向,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部署上来,争做推进“四个转变”的支持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围绕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我们将更加注重对国家战略的深度研究,坚持自身发力和向外借力并举,在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有效拓展我省发展新空间。
一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我省由向东开放末梢加快转变为向西开放前沿。立足我省人文、区位、资源等优势,内聚外联,耦合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形成“西融两廊、东联一带”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通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实施好格库铁路、格敦铁路、西成铁路、等骨干项目。把对口援青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变有限为无限、变一极为多极,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与援青省份携手共走“一带一路”。谋划搭建新的交流合作平台,把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等展会赛事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对接起来,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力。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实施青藏国际陆港项目,完善西宁机场口岸基础配套。
二是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国家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途径,更是凸显青海生态地位、富有青海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要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有效发挥生态的最大潜力,实现青海的绿色崛起。坚持顶端设计和工程支撑并举,全力抓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工作,落实好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实现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共赢,使之成为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定位,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实施好祁连山、青海湖等五大板块生态工程,完善“一屏两带”生态保护格局。
三是积极融入世界新经济发展主潮流,让青海制造、青海品牌走向更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绿色循环低碳方向,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转型升级。启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稳步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实现绿色产业倍增。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产业,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布局,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升至国家战略,向系列化、高品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四是积极融入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充分利用好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等方面的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精准投资补短版的领域,积极争取,持续统筹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加快补齐扶贫脱贫、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发展短板,不断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切实破除发展的“木桶效应”,提升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