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摄影培训
国家公祭日的南京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时间:2016-12-14

16.jpg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参观悼念的市民。(2014年12月14日 摄于南京)


17.jpg

悼念过后,市民走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2014年12月14日 摄于南京)

18.jpg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外,在和平雕塑前走过的人们。(2014年12月14日摄于中国南京)


19.jpg

南京北极阁丛葬地,前来悼念的白领和晨练的老人。历史不能忘却,生活仍要继续。(2014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南京)

20.jpg
国家公祭摄影展上,老人站在幸存者照片墙前。(2014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南京)


  李雨泽 1988年生,黑龙江绥化人,2011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资深媒体摄影记者。此作品为其在现代快报担任摄影记者时拍摄的。


  有媒体曾问他,这种纪念性的题材,想要特别出彩可能很困难,他拍摄之初有什么想法,在不断地拍摄中,心理有没有什么变化?


  他回答,三十万同胞鲜血染红的热土,他虽然来南京工作不久,但是作为本土摄影师应该有最起码对新闻事件的尊重,那就是参与记录这历史性的时刻。


  他想以自己的角度诠释和解读这场时间背后的故事。把历史和时间的轧痕重新展示给观众。国家公祭日虽然只有一天,但对于他来说,他关注的,是这个时期的南京。名单墙前自发悼念的市民,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外,低头致哀的执勤警察,北极阁丛葬地,前来悼念的白领,还有幸存者照片墙前的老人。对于这个新闻事件,他想说他并不是南京人,但从小就听说过日军的这段暴行。他来到南京的第一件事就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近距离了解了这段作为中国人必须要知道的历史。国家公祭日当天,南京格外“安静”,南京城里,处处都是新闻。江东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附近,来往的市民表情凝重,有些人甚至眼眶发红。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也正因为如此,希望挖掘独特视角的他从国家公祭日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四处奔走,拉贝故居,丛葬地,侵华日军亚洲最大慰安所旧址前的巷子,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包括公祭日之后依然持续关注。公祭日次日,超过10万人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等画面,也被他记录了下来。他想这组黑白照片,讲述了今天的南京,南京人民,没有一个人忘却那段历史。

12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