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贸区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新引擎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共同呈现出我国2.0版对外开放的新棋局。自贸区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而“一带一路”犹如“丝线”,将所有“珍珠”连起来,形成合力,可结成极具价值的“珍珠链”。河南自贸区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差异化发展,坚持“点”、“线”、“面”三路并进,让自贸区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引擎。
提升河南自贸区的功能和作用
自贸区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点。要通过加强河南自贸区自身建设,让自贸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特色更明显、作用更显著、竞争力更强劲。
一是放大交通运输优势,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都市”,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网络,构筑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促进机、公、铁三网联合,推进多式联运、无缝对接,提高运输效率,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二是完善对外载体平台,提升服务支撑能力。着力提升和发挥郑州航空口岸、洛阳航空口岸等一类口岸职能,加快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等一批特定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发展,申请设立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建设郑州国际陆港,推动中欧班列(郑州)往返常态化运行。加快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三是优化外向产业结构,拓宽对外合作空间。结合对外产业基础及参与国际分工需要,以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开展“靶向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式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设备制造等临空经济或外向型制造产业;积极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大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优做好营商环境。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制度创新,以政府监管机制改革、外贸监管便利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为抓手,简政放权,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流程优化、运作规范、高效便捷的监管体系。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实施“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体化通关通检新机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研究制定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同时,深化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
推进河南自贸区与境外自贸区合作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形成“线”,要加强河南自贸区与国内各个经济区的联系,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积极开展合作,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河南自贸区应坚持“国内线”、“国际线”两路并进,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一是强化“国内线”的联系。“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要点是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河南自贸区应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区、经济带,向东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联系,向西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联系,向南加强与长江中游经济区联系,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促进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迈向更大“买全球、卖全球”目标。
二是强化“国际线”的合作。推进河南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自贸区开展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健全和应用好“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推进“海外仓”建设,推动与沿线国家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推进沿线国家间运输便利化,开展沿线大通关合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实现制度、管理、人才、资本、产业等要素流动和集聚。构建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旅游节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推动建立智库联盟。
拓宽河南自贸区合作的辐射范围
除了自贸区这个“点”和“一带一路”这条“线”之外,还存在广阔的区域空间,自贸区与之发生联系,则形成“面”。按照拓宽开放广度、提升开放高度、拓展开放深度的要求,加强河南自贸区与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联系,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除自贸区之外的重要经济区、节点城市开展合作,拓宽自贸区的辐射范围。河南自贸区应坚持“国内面”、“国际面”协同并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一是加强“国内面”建设。联合“国内线”建设,推进河南自贸区与国内主要城市群连接与合作,依托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实现与江淮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太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直接连接,扩大内陆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交流范围,通过高铁打通经济内循环。推进河南自贸区与周边地区以及自贸区中间地带中小城市合作,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交通、环境等优势,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集聚。同时,引导和支持这些地区、中小城市错位发展,放大其比较优势,使其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与自贸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国际面”建设。联合“国际线”建设,创造条件,推进河南自贸区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全面发掘与新兴市场国家潜在的互惠互利机会,探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互补共赢合作,借助航空网络打通外循环。优先选择友好城市,建立和用好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双边或单边产业园,帮助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河南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通过企业走出去获取境外资源,完善自贸区的升级建设。借鉴、复制和推广“国际线”人文交流建设经验,推进河南自贸区与国外非自贸区间的人文交流,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友好合作。(崔理想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