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集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丝绸集锦
丝绸之帝王服饰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时间:2016-09-14
    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中国丝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煌煌礼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中国古代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

    古代帝王所穿戴的服饰具有特殊的标记,需要有一套正规的服饰制度来加以规定,而且必须严格执行。大到衣服的形制色彩,小到丝线的长度、衣料,都与礼制相关。因此,帝王服饰是整个服饰制度的准绳和基石。
    “标准的”专用帝王服饰出现于西周。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各类人等所着服饰已有严格的规定,且被纳入“周礼”的范畴。等级尊卑十分明显,不允许僭越。当时发达的纺织、印染生产技术为周朝建立完善的服饰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辅佐成王的周公旦,为巩固西周政权,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阶梯式宗法等级制度,以明示官职上朝、公卿外出、后嫔燕居等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并对衣冕的形式、质地、色彩、纹样、佩饰等作了详细的明文规定,成为周代礼治的重要内容。
    《周易》载:“天玄(天青色)地黄(土地色)。”周天子在祭天的时候所着服装为玄衣裳,玄指黑色,兼有赤黄之色,玄衣即黑色面料的上衣,裳即为赤黄色的下裳。上衣绘有日、月、星、山、龙、华虫等六章,类似于今天的手绘服装,是画工用笔墨颜料直接画在布上的;下裳则用刺绣,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六章,共十二章花纹图案。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首,龙、山、华、虫、火、宗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尊女性的代表。[28] 
官员补服
    在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丝绸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则是文武百官的补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唐代,其源似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有关。《太平御览》卷六九二引《唐书》:“武后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袍,以赐文武臣,其袍文各有恦。……宰相饰以风池,尚书饰以对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以对虎。”
    内蒙古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
节点城市
更多
新疆福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重庆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蒙古俄罗斯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印尼东帝汶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不丹阿富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约旦黎巴嫩巴林也门共和国叙利亚巴勒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 新疆福建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重庆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蒙古俄罗斯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印尼东帝汶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不丹阿富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约旦黎巴嫩巴林也门共和国叙利亚巴勒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