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台州,从中国版图上看,位于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从浙江版图上看,则处省域中东部。
撤地设市以来,勤劳智慧的台州人民凭借港湾资源和制造业优势,加快构建内联外接交通网,积极融入区域大发展,深化国内外合作交流,逐渐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格局。但是,与省内国内先进兄弟市相比,台州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次,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再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和“一带一路”参与,以更加开放的眼光、超前的接轨意识、协调发展的融合理念,进一步把城市融入到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这无疑为台州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必将掀起新一轮城市开放发展高潮!
构建升级版内联外接交通网,夯实城市开放基础
城市的开放,最基础的是交通互联互通。撤地设市后,台州不断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相继改(扩)建了41省道、60省道、75省道、温岭大溪至石粘、三门岭口至上枫坑一级公路,开工新建了路桥至院桥高速公路连接线、台金高速公路等一批工程项目。按照建设现代化大港口的目标,对头门港区、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健跳港区等港区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开发多功能、综合性的台州港。台州机场逐渐增加航班航线,充分发挥其空中门户的通联作用,缩短台州与国内城市的时空距离。
“台州要想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抓住机遇,超前谋划城市内外交通,加快构建升级版内联外接的陆、海、空综合立体交通网,彻底打破目前制约城市开放发展的交通瓶颈。”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昌荣的话掷地有声。
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看来,未来台州构建内联外接的交通网,需要以“引领发展、服务民生”为导向,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路网建设——内联上,要把94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用多层次、多等级、高密度的交通网联通起来,既搭好高铁、轻轨、高速、快速通道等骨干交通体系,又建好乡村美丽公路网,着力打造市域一小时通勤圈。外联上,则要加快开发头门港,建好台州海上门户;加快推进台州机场改扩建,建设一批通用机场,拓宽台州对外空中廊道;加快推进杭绍台铁路、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等对外陆路通道,再缩短台州与沪杭及省内各地市的时空距离。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发现,眼下的台州正掀起交通建设热潮:104国道温岭大溪段改建、机新路改建路桥段、104国道连接线黄岩民建至北洋项目进入路面施工阶段;g228国道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工程顺利开工,预计2019年建成通车;台金高速公路东延台州市区连接线、104国道临海江南至尤溪段公路工程获“工可”批复;嘉善至永嘉公路天台段工程通过“工可”审查……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据统计,前七月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6.3亿元,同比增长48.6%,全年计划完成率列全省第一,绝对投资额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速列全省第三。相信,只要继续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未来台州城市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6月8日至12日,我市组织相关企业赴宁波参加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等展会,并举行“2016台州机会”推介会,推介会上六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
开放就意味着合作。撤地设市以来,针对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力量相对较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亟需转型提升的情况,台州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市、长三角城市的合作路径,遵循产业转移梯度的原则,加强对接,主动开放,推动辖区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快速发展。
此次,市委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与宁波、舟山共建宁波都市圈,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更加主动接轨上海、杭州,融入长三角,积极开展对台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这是新常态下台州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也是抢占新一轮城市开放发展制高点的有力举措。
市经合办区域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宝富说,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台州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探索,其区域合作交流相关机制也完全符合中央、省委有关要求。
在李宝富看来,深入接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力点有:加强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重点城市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借势发展”的思路,深入推进与该地区的产业合作与对接;积极开展信息、环保、信用、社保、金融、工商管理等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构筑一批有效促进区域合作交流的人才、科技等公共服务平台。
海西经济区是台州与南边城市合作的一个重要通道。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温州合作交流,加快推进乐清湾进港航道和后方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联合发展扩大港区规模效应,推动大麦屿港区与乐清湾港区联动发展。积极主动借鉴福建平潭对台综合实验区的创建经验,做好国家级台州对台经贸合作区的创建工作,促进对台贸易升级,强化对台产业合作,推动对台文化交流。(记者 叶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