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转企改制院团总数达228家,其中,仅2010年新增数即达106家,接近2008年以前转企改制院团总数的两倍。
转企改制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向基层延伸
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艺术生产力新的解放,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今年上半年演出收入达600万元;山东省高密市艺术剧院转制后,仍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创造了以演艺企业为主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经验;江苏省丹阳戏剧总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融入市场,打造出一系列新的艺术精品……
近年来,一批基层转制院团正在市场竞争中茁壮成长。统计显示,在228家转企改制院团中,地市级和县级院团达116家。这表明,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范围也逐步由省级院团向地市级和县级院团延伸。
按照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书”,2012年前要全面完成文化系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最特殊、最复杂、最艰巨的领域,国有院团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
——江苏省2009年7月提出,在完善省级院团转制改革的基础上,于2010年底之前全面完成省域内一般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目前,全省已有近半数地市级和县级院团实现转企改制,改革任务可望如期完成。
——陕西全省已有24家国有文艺院团实现转企改制,省级和省会城市文艺院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最近又自加压力,提出今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地市级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有条件的县级院团与地市级院团同步完成改革任务。
——辽宁省已有14家国有文艺院团实现转企改制,下一步将按照“同剧种合并、跨地市重组、全省范围内统筹整合、一次性注资、全部实现转企”的思路,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演艺领域转企改制任务。
真转真改 不搞“翻牌公司”
由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今年7月又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全部事业编制已报经中编办批准予以核销,全体员工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事业身份职工全部纳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辽宁省营口市在推进市级院团转企改制中,坚持“不留壳、不借壳、不造新壳”,为地方国有院团规范转制提供了示范。
改制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国有文艺院团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真转真改,坚决不搞“翻牌公司”。
与此同时,保留事业性质的国有院团内部机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一批“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改革典型。如中央歌剧院积极调整演出营销机制,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歌剧季”;国家话剧院建立“北京演出院线”,形成了“长时段、多剧目、多场次、多场点”的演出新模式;中央芭蕾舞团实行全员聘任制、年薪制,有效调动了演职员工艺术生产积极性;上海交响乐团积极探索以理事会制为核心的新型管理体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跨越。
资源整合迈出重要步伐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2月,由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省3家演艺企业联合成立的吉林京演儿艺剧院联盟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北京儿艺全国演出院线建设迈出坚实一步。西安市曲江新区组建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演艺产业集群。
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演艺领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重庆、陕西等地整合演艺资源,分别组建了省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
在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演艺领域所有制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各地总结借鉴民营院团发展的先进典型经验,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形成以国有院团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院团共同发展的演艺市场格局。如天津市刘荣升京剧团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坚持在中小剧场低票价演出,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年演出1500余场,年收入近千万元;浙江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演艺企业连锁经营,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正积极筹备上市融资。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民营院团已超过6800家,年演出场次在200万场以上。民营院团在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