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思路:传统企业借助新业态走出去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近年来,以我国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业态企业积极走出国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先锋力量。企业充分发挥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电子商贸、交易平台、支付结算、互联网娱乐和智慧城市等业务,发展态势喜人。
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着中国产品的口碑日渐提升、跨境电商平台的不断搭建,两者产生的“化学反应”,正促使“中国制造”更多更快地进入当地市场。不少一线企业高管和业内专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我国跨境电商极具后发优势,有望成为输出“中国标准”的重要领域。当前亟需把握发展机遇,理顺体制机制,抢占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先机,将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与传统企业“走出去”相比,新业态受地理环境制约小、影响覆盖人群广,是对我国传统“走出去”产业的有益补充。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目标市场。
随着国内多省市纷纷开通中欧班列,往来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不少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过去最大的障碍就是物流。中亚班列开通后,我们将与中外运合作打通物流通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浙江省商务厅电商处副处长陈巧艳表示:目前仅浙江省即有4万多卖家,在各类平台上开设跨境出口网店30多万个。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8月初,国内企业服务平台万商汇网与中亚采购中心合作的跨境电商平台-中亚采购网(zy.b2q.com)B2Q上线。这是一个国内线上平台与国外线下展示馆相结合的典型跨境电商案例。万商汇网CEO杨国建告诉记者,和传统的海外仓不同,采购中心这一“2.0版本”的海外仓,将“互联网+”思路融入了外贸各个环节:
“我们跟中采购中心的合作,借由采购中心在中亚深耕多年的经验和人脉,不仅能够在产业链前端,通过“两信一保”为跨境电商基础交付及通关综合服务提供解决方案,给“中国制造”化解跨境沟通、交易信任以及快速通关等问题;同时在产业链的后端,可以凭借采购中心作为出口商品融入海外本土市场的跳板,为“出海”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及消费习惯的实景式展示方式,并延展出品牌、法务、售后等本土化服务。”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形式非常适用于跨境电商贸易。身处出口地的展厅不仅能够让买家直观地了解产品信息,同时更能因各地的风土人情、贸易规则甚至国策法规及时调整策略。
杨国建表示,一般传统企业“走出去”往往需要跨越地理界线,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经营、工程承包、实施战略联盟等方式,将资金、设备、人员等要素带出国门,实现对外投资与合作。即便是服务性企业“走出去”,也需要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等商业存在形式提供服务。而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商务、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等类型的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就地出海”,突破地理空间距离的限制,对目标国家和客户提供信息、金融和商贸等多项服务,实现新形式的企业国际化。
而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业态走出去有很大不同,新业态有着传统业态不可比拟的优势。杨国建解释,万商汇网充分考虑了国际贸易中惯例的验厂验货环节,能够将该环节消化在平台的购物环节之中。万商汇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大量正规优秀的验厂验货机构,他们能够为该环节提供优质服务。”。
不仅如此,新业态“走出去”有助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技术跨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在新业态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和技术优势。新业态企业“走出去”,可以帮助这些国家节省前几代技术叠加的成本,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最终达到共同复兴的目的。而万商汇平台“技术服务专区”恰恰聚集了国内最优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确保解决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让平台成为国内中小企业“检验室”,在提升自我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赢得更多海内外客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