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襟喉古伊州 丝路重镇哈密市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玉门碛远度伊州,无数瓜畦望里收。天作雪山隔南北,西陲锁钥镇咽喉。”这是清代诗人祁韵士在《西陲竹枝词》中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的一座千年古城——哈密地理风物的描写。哈密,位于天山南麓,东与甘肃省酒泉市为邻,西控广阔的新疆大地。现在,哈密所辖的县区横跨天山南北,这一独特的地貌使哈密地区成为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的缩影。
7月17日上午,“一带一路 茶和天下”汴梁晚报记者万里寻访丝茶路大型文化主题报道特别报道组一行到达古城哈密,领略它的异域风采,感受它的沧桑岁月,体会它的民族风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从中原出发,途经甘肃,驮满货物的驼队跨过荒凉的戈壁滩,经过数十天的奔波,终于到了要休息、补给的时刻。这时候,入疆之后的第一个重镇哈密出现在驼队的面前。”对哈密深有研究的文史专家张仁公式老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哈密远在史前就有人类居住,在哈密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大量史前文物。据了解,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的大量磨制石器可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到了西汉,哈密改称伊吾卢,并于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起哈密称伊吾。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采访组一行还在哈密博物馆内见到了汉代的部分货币文物。“这就是当时中原与哈密联系紧密的一个最好证据。”张仁公式说。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攻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置伊吾郡,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即今哈密回城之处)。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两汉之后、隋唐之际,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繁荣时期,此时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进入新疆之后,与玉石之路上的商人一样,都选择在此修整补给。大量的商队涌入,给当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为哈密的多民族融合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由于哈密地区地广人稀,各种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当时的建筑遗迹已经极少被发现。”张仁公式说。“不过在哈密以西的一片雅丹地貌的陡壁土岩丘中,有一处艾斯克霞尔古城堡背依雅丹而建,古城堡据推测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明清都在使用。这一切至今仍是个谜,有待专家学者和考古爱好者去研究。除此之外,哈密还遗留有大量的能为商队提供保护和指引的烽燧,其中最早的为唐代。”
在张仁公式的指引下,报道组一行赶赴哈密西部的艾斯克霞尔古城堡。远远望去,城堡和雅丹相融一体已经无法区分。据介绍,这是近代维修过的防御性设施,主要有两个城堡,上置公式望孔。但据专家考证,附近砾石地面上还有大量的陶片及唐朝以前的文物碎片,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到了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直到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哈密开始成为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南宋时期被改称哈密力,元覆亡后,哈密自立称哈密国。
到了清朝时期,哈密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加显现,各民族融合再次掀起高潮。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噶尔丹派属下侵占哈密。当时入主中原地区的清朝还未能统一全国,新疆还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这两大势力之间已经开始冲突。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初,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向清朝报告噶尔丹的动态。在噶尔丹食物断绝,派遣其子塞卜腾巴尔珠尔掳掠巴里坤的时候,额贝都拉立即派遣长子郭帕白克带领三百兵生擒噶尔丹之子及其部属,押送至北京。康熙对此大为高兴,认为是“天之所赐”(《清圣祖实录》),授予额贝都拉为哈密地方的“札萨克一等达尔汗”,颁札萨克印,赐红纛。至此,额贝都拉成为清朝正式册封的地方长官,哈密与清政府之间正式建立了臣属关系,而清政府也获得了进军天山南北的巩固基地,占有了新疆的东大门。与此同时,额贝都拉家族在哈密地方的世袭统治地位正式确立,其家族统领哈密233年的基业从此开创。直到1930年6月,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病重死去,额贝都拉家族在哈密地区的统治历史才随着最后一位回王的死去而终结。
而在额贝都拉家族统治哈密地区的233年的历史进程中,哈密地区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汉文化对哈密维吾尔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了解,历代哈密回王多次进京朝觐,广泛接触和熟悉了汉文化。1884年新疆建省后,新疆巡抚刘锦棠提出在新疆各县设立义学,沙木胡索特王便出资兴办了4所维吾尔族义学,开始由汉族教师教授汉文,学生接触到了儒家思想。学校的兴办,对在哈密地区的维吾尔人传播汉族的儒家思想、民族间的相互沟通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汉到清,哈密一直是新疆地区的东大门,中原西行的入口。对于古丝绸之路来说,哈密还是丝绸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的分叉口。“不论是走北道还是走后来的新北道,都必须在哈密进行补给。”张仁公式说,“这是哈密位居天山东段,管控范围延展整个新疆的地理区位决定的。同时,也是当时运输条件的限制形成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哈密繁荣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哈密正以新的速度腾飞。80岁高龄的文史研究者王建中老先生对身边发生的事一直十分关注,在他的一篇文章《为丝路续写时代新华章》中,描述了近年来哈密快速发展的现状。“如今,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哈密,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前迈进。”王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