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战 习近平发出总攻令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
脱贫意义:一遍遍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表示:“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扶贫开发工作一直让习近平念兹在兹、夙夜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一再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和部署,体现出的是重视、重视、再重视。
早在2012年12月,刚刚担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就来到河北省阜平县,专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特别强调,“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将全面脱贫提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性目标、底线目标的地位。深刻理解这句话,就是深刻理解贫困地区脱贫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意义。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指出。
“在总书记心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逐步缩小这些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小康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的国内调研行程,一直贯穿着扶贫开发工作。河北、海南、山东、江苏、内蒙古、云南、陕西、贵州……几年中,他走访贫困家庭、召开座谈会,作出重要部署。
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每年的全国两会上,脱贫致富一定是习近平与代表们一起审议、讨论时强调的重要内容。
如此我们更不难理解,为何扶贫开发事业成为习近平人生历程中从未忘却、始终如一的牵挂和实践。“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的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正因为如此之重要,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一再作出大力度、超常规的决策部署。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2015年11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放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扶贫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说。
脱贫布局:一层层推进
在新起点上推动扶贫开发,每进一分,难度就添十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求是》杂志撰文称,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据统计,到2020 年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上千万人。若按照过去30年的年均减贫600万人的速度计算,这一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面对复杂形势,习近平作出一系列部署,显示出完整的思路和周密的布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的要求。
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以来,“脱贫”代替“扶贫”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引领这一字之变的正是共享发展理念。
而要切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创新。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同时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这一重要思想不断丰富、深化。
习近平形象地说,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三年多来,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创新举措密集出台。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7个省区市的一把手参会。习近平明确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他提出“6个精准”,要求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解决“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详解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6个精准”的进一步解释与深化,其本质就是要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这次会议也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不仅中央7常委全部出席,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还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会议体现出“超常规动员”“超常规问责”“超常规投入”“超常规激励”和“超常规退出”。精准扶贫顶层设计的配套举措逐一明确,国家引导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全社会为攻坚拔寨形成强大合力。
习近平还深刻指出,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他多次强调,“扶贫先要扶志”“治贫先治愚”,“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最后还是要能养活自己”。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也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到“五个一批”工程,突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从笼统的政策、资金扶贫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交通扶贫、电商扶贫等因地制宜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扶贫思想引领下“造血”扶贫模式正在不断取得实效。
脱贫方式:一步步延伸
在习近平的扶贫思路中,激活工作全局的关键就是探索有效的扶贫方式,在推广中延伸和深化,最终推动大战略、拓展大布局。
习近平近日在宁夏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就是为了总结和推广闽宁扶贫协作的经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1996年5月两省区根据中央“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组织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习近平先后5次出席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3次发表重要讲话,2次到宁夏实地考察指导,形成了系统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思路。
20年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发生沧桑巨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1.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8倍,累计有222.4万人实现了脱贫。20年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6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6.6倍、7倍。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说,两省区坚持市场化的合作方向,实现了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以发展产业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转变。
对口扶贫协作,更大的意义在“协作”二字。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福建现在到宁夏投资的企业总资产达800多亿元。从宁夏角度讲是总的产值增加了,税收增加了,每年解决了3万多人就业问题。而土地有限的福建也扩大了发展空间。
对口扶贫协作,当年的国务院文件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12字原则,福建确定闽宁协作大原则时增加了“长期协作”,发展为16字原则。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在座的22位省区市党委书记重申,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他提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结对,深化帮扶”“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加强考核,确保成效”等4点要求。
这次宁夏考察,是习近平领导的脱贫之战又一个重要节点。战略清晰,措施明确,“总攻令”已下达,千军万马众志成城,“攻克最后堡垒”志在必得。(记者 王子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