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中评社资料图)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朱晓中对中评社表示,要让“16+1合作”框架真正成为中国和欧盟之间友好合作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16+1合作”可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经验。
朱晓中表示,中国领导人在中东欧的外交投入相当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内就访问了该地区三个国家。而中东欧国家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要放在中国和欧洲的大战略背景下来看。
他强调,要让中国和中东欧的“16+1合作”框架真正成为中国和欧盟友好合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就此,“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希望‘16+1合作’能够同中欧大背景下的合作相向而行。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在挖欧盟墙角,并以此为依据,出台限制中国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也使得目前中国在‘16+1合作’中的进展不是特别顺利。”
朱晓中指出,2012年中国在波兰华沙会议上提出100亿美元的优惠专项贷款,其落地措施受到阻碍。欧盟针对此措施提出,任何欧盟成员国不能接受非洲以外的、国家担保形式的外来优惠贷款。“而这恰恰是我们提供优惠贷款唯一的条件。”
朱晓中对“16+1合作”框架有很高期待。他表示,这一合作框架不仅要成为中欧关系的友好组成部分,未来也要成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先锋内容。“16+1的合作可能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比较好的借鉴性内容。”
朱晓中同时强调了“16+1合作”框架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16+1合作”框架下的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和国际形势呈现最理想的状态,如果这个状态下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那么环境更复杂多样化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记者 徐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