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观点 > 媒体聚焦
“一带一路”基建筹资难题待破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6-06-13
    破解“一带一路”基建融资困局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优先发展的领域。事实上,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基建大潮中“战绩”不俗。如今,非洲已成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则成为中国企业第三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一带一路”庞大的基建市场甚至让英国“垂涎”不已,中英基础设施联盟正因此得以推进。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两国在英国本土基建方面的合作,更是将眼光投向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基建市场。然而,虽然众多“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意愿强烈,但苦于“囊中羞涩”。由此,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创新商业合作模式,就成为各国政府努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方向。但是否有钱就行了呢?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否则,其后果可能不尽如意。

    填补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对于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十分必要。有预测指出,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到2030年将高达20万亿美元,而IFC机构近期预测表明,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但是,各国又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如何破解融资瓶颈是重要课题。”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6月2日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发言中表示,“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一直是各国政府努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方向。”

    2016年6月2日至3日,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召开,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部长级嘉宾出席,以及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承包商、专业咨询机构及同行业组织的600多家单位的逾1400名代表的参与。

    据了解,在本届论坛上,签署了马达加斯加高速公路、尼加拉瓜水电站、厄瓜多尔住房重建项目等14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总金额超过41亿美元。

    此外,在6月2日还发布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5》(简称《报告》)英文版。根据《报告》显示,2015年在国际市场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推进落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度完成营业额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8.2%,新签合同额2100亿美元,同比增长9.5%。65家CHINCA会员企业进入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并以17.2%的业务占比位列各国首位。

    2030年全球资金缺口或达20万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未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产融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进行园区开发、综合开发将是一个趋势。中国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日忠认为,一个项目好坏关键还是要看它在运营期间能不能赚钱。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要融资,要拓宽融资渠道。“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首先我们期望一些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基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在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之外,还能考虑以股权入股的方式直接降低投资成本。”

    “我认为,填补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对于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十分必要。有预测指出,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到2030年将高达20万亿美元,而IFC机构近期预测表明,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全球主席、毕马威中国基础设施团队主管Vaughn C.Barber说。

    他指出,目前,由长期机构投资者管理的私有资产估计达85万亿美元,而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私有资金仅约1.5万亿到2万亿美元。因此,利用私有资本弥补资金缺口的潜力巨大,但是私有资本只会流向风险回报率最佳的资产。

    由于发展中国家基建项目整个周期的投资和运营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可能带来昂贵代价,这是阻碍机构投资者投资这些项目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项目险市场开发部总经理陈新看来,基础设施的融资现在面临的困境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融资面临着可以融资的项目比较少,原因是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具有外部性,所以盈利能力比较弱;二是它有自然的垄断性,所以政府的监管比较严;三是资产的流动性比较低,这也是非常多的私人机构不愿意投资的原因;四是基础设施的专业性,使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建设企业,需要提升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推动产融结合降低投资风险

    目前,中国已经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欧洲决定对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了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

    “这些合作成果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上,像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中国-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一批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或者积极推进。”张向晨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双边和多边基础设施项目合作面临着广阔的机遇。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新签合同额76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48亿美元,聘用当地员工约40万人,非洲已成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而第三大承包工程市场则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15年中国企业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新签合同额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完成营业额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其建设运营存在着特殊性和外部性,需要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发力,寻找符合各地实际的商业模式,创造性地推动产融结合,而这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努力倡导和推动的重要方向。

    对此,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指出,要加强金融模式的创新,融资多元化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关键所在,可以探索推行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建立政府、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要加强金融同业合作,融资多元化是解决公共服务领域资金不足的关键所在,可以探索推行PPP等模式,建立政府、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大与各类基金和投资银行的投贷结合力度。同时,要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结算清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资金融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赵海建)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