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谈中美互补:一带一路跟TPP或许能走到一起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两年多来,不仅在经贸上取得了不小的收获,而且其全球治理意义也日渐凸显。近期关于“一带一路”的议题又成为外媒的关注热点,不少外媒开始转变此前对这一战略构想作过分主观片面解读的做法,转而关注“一带一路”在多个方面为全球提供的新的正能量。有个别外媒指出,想有所作为的话,或许转变思维模式更具有实际意义。事实上,中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构想可以从某些角度互为补充,共同为全球发展提供新的蓝图和更好的愿景。
新蓝图:“与TPP或许可能走到一起”
据报道,上周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的阿斯塔纳经济论坛上,参会的多国官员均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给沿线各国带来新机 遇。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有多个契合点。”哈萨克斯坦经济部副部长扎克瑟雷科夫在该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可以在贸易、消除关税壁垒、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这些国际上的认可无疑是中国“一带一路”起步顺利的证明。显然“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被证明是有效的。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刊文称,“一带一路”令中国加强和巩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展示了人们通常期望从美国身上看到的那种胆魄和视野。
《俄罗斯报》刊文称,“不断有国家开始组建自己的超级联盟,使大型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调控机制的重要性被削弱,退居次要地位。”该文章指出,中国现在有一个特殊任务:证明全球调控机制是有前景的。
中国能否成功地证明这一点,或许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某些国家片面地推行自己的标准以对抗中国倡议的地区经贸合作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给全球调控机制的有效发挥蒙上了阴影。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美国在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地区霸权政策的反抗和回应。”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刊文称。
“美国急于就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签署两份全球性协定。”俄罗斯《观点报》刊文称,奥巴马强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迫使所有国家遵守美国确立的贸易规则。而《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领导人的话说:“美国应该制定(世界经济)规则。其他国家应遵守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制定的规则。TPP恰恰能让美国实现这一目标。”
但或许,也有一种“共赢”的解决办法。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日前刊登题为《当TPP遇见“一带一路”》的文章称,尽管中国目前被排除在TPP之外,但北京的经济计划同美国领导的贸易计划有着惊人的一致之处。
该媒体大胆设想到,“从一种完全的商业角度来看,TPP和‘一带一路’无论从目的还是命运来说或许都有可能走到一起。由于美中在商业上相互依赖,并且两国都致力于经济增长,如果将美中商业关系的发展加入到国际贸易难题中去观察,TPP和‘一带一路’有可能会被置于一个共同的计划中,以确保两国各自的繁荣。在这样一个计划中,合作性增长将比过去的政治意识形态更重要。”
新期待:“为更多人员交流提供基础”
此前的5月18日,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简称亚太经社会)第72届年会上,“一带一路”也成为热词。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经社会推进经济合作融合的精神高度契合。“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覆盖了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至少30多个是亚太经社会的成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亚太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占据着非洲重要战略位置的国家吉布提也正在大力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企在此地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已与包括埃及、南非等在内的34个国家签署了相关的谅解备忘录。”该报道称,吉布提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顾问谢赫表示:“尽管西方对中国在吉布提的存在提出批评。但我们认为,吉布提可以成为东西方的交汇点。”
对“一带一路”在沿线经贸合作方面的关注已有不少,但随着这一倡议的逐步实施,近来对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起到的“互联互通”作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外媒关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明显是一个在未来几十年改变欧亚和非洲地区整治和经济面貌的大胆设想,它将在能源、电信、后勤、法律、IT和交通行业建立一个基础设施合作网络。”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一带一路”极大地改变了在沿线地区文化领域合作的政治动力。2015年11月,“丝绸之路协调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齐聚阿拉木图,考虑将该地区内500多处遗产点联系起来形成“丝绸之路”走廊的旅游开发战略。“‘丝绸之路’有可能成为遗产保护方面最雄心勃勃也是涉及范围最广的国家合作项目。”该文章称。
“文化现在成为了国际外交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媒体称,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形式,“一带一路”为构建外交上有价值的遗产外交网络提供了动力。更重要的事,这反过来也将为更多非正式的人员交流提供基础,而这种人员交流是“丝绸之路”旅游业的核心所在。
“‘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如下历史表述:互联互通——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上的——可以减少疑虑并促进共同繁荣,这是一些担心边境内外的社会动荡的国家迫不及待地采纳的一种观点。”澳大利亚迪金大学教授蒂姆·温特称。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一带一路”计划将为卡车、轮船和火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运输商品带来更多便利,而它可能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则是助推金融业的发展。“在货币方面,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增贸易将以人民币结算。换句话说,该计划有助于推动中国货币的国际化。”
新思路:“鼓励外资共同投资于第三国”
从不久前外媒广泛地对于中国一季度对外投资创新高的关注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新“丝路”也需要一些新思路。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一带一路’旨在矫正中国国内的一种经济失衡,从而促进中国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的西部地区的发展。”“长远的眼光是使中国把制造业带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会变得更昂贵。同时,北京可以加强其经济和外交上的影响范围。”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称,“过去30年来,中国从一个受孤立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而要继续维持这个地位,只能通过发展新的高价值产业以及建设关键的基础设施。”该文章援引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经济问题专家德里克·西瑟斯的观点称,今年头四个月里,中国公司进行的海外并购尝试次数比去年全年都要多,这个现象意味着中国经济正走向成熟。
而据汤森路透报道,中国企业对外国企业的收购在2016年1-3月达到1020亿美元。已迅速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015年整年的水平,如果保持这一势头,估计今年将达到去年的4倍。
然而,面对当下全球经济疲软的威胁,新一轮寻求共同抵御风险的自由贸易协定浪潮似乎也不期而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增长势头犹存,但也有苦恼。“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然而世界却出现了更重视自身的倾向。”《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一方面全球化潮流也开始走向减退,中国“爆买”外资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世界经济的巨变。
不过,中国为这一难题想出的“解法”也令一些外媒赞叹。“北京方面鼓励外国企业跟中国承包商共同投资于第三国。”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报道,对于中国和许多在华投资的大型外企而言,“一带一路”的部分吸引力在于它是针对很多行业积累起来的严重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案。外国企业已投入了这么大资本和精力来打造中国国内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它们也希望让旧投资发挥新用途,而不是搬迁到其他地方。
毫无疑问,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投资的中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所作所为可能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审视。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刊文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在推行一种新的发展战略,这不仅会扩大其潜在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而且会扩大其在全球市场和生产网络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将如何影响全球的劳动力、安全和环保管理标准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国能成为一个新的标准制定者吗?”该媒体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