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快递 > 国际关注
尽快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6-08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备受世界关注。当前,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仍有四大短板需要克服:服务于丝路建设的现代思路需要进一步明晰,尤其应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品牌意识;需要着力打造具有强大软实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急需培养真正专业的丝路专家与智库;需要确定并实施支撑“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因此需要用事实说话,用实际项目、精品案例去说服沿线国家、企业和人民。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打造标志性项目应成为当下的重点工作。

    “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须明确内涵与衡量标准

    要打造标志性项目,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与衡量标准。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以及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衡量标志性项目时,不仅要关注项目的体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看其能否增加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构想的理解、认同与期待。

    以非洲为例,过去中国在非洲修建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但往往只注重施工或提供技术支持,属于低附加值项目。今后,中国在非洲援助建设铁路等基建项目时,不仅要完成工程建设,更要帮助其妥善运营,与非洲共享发展红利。中国走出海外的基建企业需要从承包商提升为运营商,项目应当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据此,笔者认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必须实现三结合,即品牌性销售与精准型购买相结合、硬联通与软联通相结合、痛点经济学与文化经济学相结合。

    品牌性销售与精准型购买相结合。品牌性销售,重点在于打造品牌价值。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形成国际竞争力,获得高附加值,就不能只是简单地面向沿线国家售卖产品,而必须在品质特别是品牌上下功夫。与此同时,推进“一带一路”还需要精准型购买,即把中国地方和企业最需要的要素从海外买回来,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更快地获得高精尖技术、国际化人才和相关资质。通过有智慧地“买”,“会花钱”的企业有可能率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标志性企业。

    硬联通与软联通相结合。软联通,即中国的文化、理念、价值、标准、规范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让这些要素走到沿线百姓的生活中去,发挥“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中资企业开拓丝路沿线市场要注重文化融入。很多中资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时不注重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小政府、大社会”,重视知识产权,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时,要注重融入其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提升与当地企业、人民打交道的能力。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如港口、高铁、核电、大坝这样的“重资产”项目。在继续推进和发展此类项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项目往往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仅依靠此类项目,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因此,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一批具有品牌价值的轻资产项目,如餐饮、民俗、文化产业、教育、中医药等。其中,中医药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潜力巨大。例如,中医药在澳大利亚非常受欢迎,有不少大学成立了中医系。2012年7月,澳洲本地的中医师开始由全国统一注册管理。这意味着中医师在澳洲获得了合法的行医“身份证”,这也是中医首次在西方国家获得正式承认及注册。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由中澳双方在中医孔子学院模式拓展、中医药国际化研究以及标准认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合力开垦中医药走向西方世界乃至国际社会的“试验田”。 

    痛点经济学与文化经济学相结合。道路、桥梁、港口,这些工程有助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但基本是物理性存在,缺乏文化提升与价值认同的功能。“一带一路”要发挥风口效应,就应当兼具功能定位和人文定位。具体来说,“一带一路”建设应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就必须“医治痛点”,打造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地,要使“一带一路”赢得各国人民尊重,就必须“展现文明”,打造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前者是痛点经济学,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和抓手;后者是文化经济学,是确保“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经济学的着眼点,是打造经济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精品项目。其中,人文交流是“通心工程”,要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一带一路”人文魅力的一大体现,就是可以激发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文化的热情,这种热情能够使中国文化在不同文明中“行走起来”,使“一带一路”建设更有温度。

    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对策建议

    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科学界定“一带一路”构想的内涵与外延,避免引发对“一带一路”的过度解读。要始终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项目先行的原则,合理引导沿线国家对此的认识与诉求。

     不要过度追求“赚快钱”,精品项目不能一蹴而就。“赚快钱”是一种常见的经营现象,但不应成为被鼓励与提倡的普遍现象。“快钱”是不可持续的,过度追求“赚快钱”将对社会产生一种误导;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要专注于技术创新,而不仅仅是模式创新,要慢工出细活,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业,打造出精品项目,用高品质的项目吸引沿线国家寻求合作。

    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化干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企业,即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商会、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的作用。

    充分利用华人华侨资源,尽快补足人才短板。“一带一路”的人才一定是在沿线实干出来的,而不完全是在国内培训出来的。华人华侨是“一带一路”的优选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是华人华侨聚集区,也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一方面,华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很强,且在房地产、教育、金融、律师、会计师等领域有较强的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

    要有效对接沿线国家的相关规划。很多项目同“一带一路”有天然的亲近性,如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韩国“欧亚倡议”、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英国北方经济引擎规划等等。如果沿线国家的规划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强烈的互补性,那么双方对接起来会比较顺畅。当项目成为精品,就会产生一定的区域带动效用、项目标杆效应。(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