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网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资源所)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共同主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承办的“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研讨会,9月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最新出版的《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科学路径与案例》学术研究专著,并就加强“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建设倡议展开交流研讨。
ANSO主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致辞表示,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及相关规划的科技支撑研究,同时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丝路环境专项”),旨在提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19年,“丝路环境专项”被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白春礼指出,5年来,参与专项研究的中外科学家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取得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创新性突破,贡献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国方案,创新丝绸之路绿色发展的中国技术及示范体系,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致辞说,该所于2015年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已在“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开展近30多项研究,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年成效评估、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书面致辞称,《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科学路径与案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刘卫东研究员联合数十位中外学者共同执笔完成,是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专项”的重要成果。作为出版方,商务印书馆希望新书的出版能有助于社会各界加深对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进展和成效的理解,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研究员指出,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选择,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具体行动,而且更是一种国际话语权——关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共识,关于环境标准的共识,关于发展观的共识。他介绍说,《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科学路径与案例》新书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等解读分析,并选取建设案例,从多个维度系统探索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路径,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刘卫东透露,《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科学路径与案例》是在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专项”支持下“一带一路”专题研究系列完成的第五部学术专著,该系列最后一部学术专著《“一带一路”怎么干——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思考》,也将于2023年年底前出版。
当天的“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研讨会上,ANSO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作特邀报告,分别介绍ANSO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行动、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建设进展与成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介绍加强“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倡议,将在与会专家学者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后对外发布。 (记者 孙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