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阔步前行(人民观点)
一带一路网消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在解决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国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又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外交思想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总结各方面外交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鲜明而精辟地回答了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卡塔尔首都多哈往北约15公里,一座以椰枣碗和珐琅灯笼为设计灵感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作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的卢塞尔体育场。该体育场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专业场馆,2020年被印在卡塔尔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上。不仅是卢塞尔体育场,从普特拉姆煤电站,到南累克水电站,再到塔吉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在斯里兰卡、老挝、塔吉克斯坦等国发行的纸币上,都印上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地标性建筑。这是“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有力彰显,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阔步前行的具体体现。
大国之大,关键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在解决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国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又是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行动指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冷战思维局部回潮,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从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从强调“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到宣示“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从明确“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到指出“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总结各方面外交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鲜明而精辟地回答了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外交走出了外交新路、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遍布五洲四海的中国“朋友圈”: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建交国总数增至181个,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网络覆盖全球。这是世界各国共享的中国机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平均每分钟有7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在中国与世界间进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这是回应时代之问的中国担当:累计派出5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国、第二大联合国维和摊款国,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中国身上,世界看到了“大国的样子”。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正确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向前,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新路,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有人说,她是野草;有人说,她是生命;她,是食物,也是药物;她,是希望的象征……”在非洲南部国家莱索托,流传着一首关于菌草的民歌。来自中国的小小菌草,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致富草”“幸福草”。放眼世界,在埃及,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得以应用,助力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在瓦努阿图,中国援助扩建马拉坡学校,被誉为“像一座灯塔,照亮瓦努阿图年轻一代学习知识的道路”……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图景,一个个迈向发展的故事,见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担当,彰显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实践力量。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应运而生,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
潮起东方,风正帆悬。今天,中国与世界,站在命运与共的新起点上。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继续擘画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新蓝图,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和平发展新动力。新的征程上,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