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兼顾城乡关系和城际关系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吴景超是我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擅于宏观分析比较和数据调查,其都市建设思想不少都与当前相适应。其中,关于城市化需兼顾城乡关系和城际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城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城乡协调是基础
乡村和城市人口比例适当。吴景超1929年编写的《都市社会学》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城市研究的著作,其在总结各国城市化进程时就已涉及城乡人口比例的问题。193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不超过总人口的7%,但吴景超认为,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分配要有适当的比例,然后国家才可以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才可以提高。反观今天的城镇化建设,城乡人口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可保证农村社会活力,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作为传统深厚的农业国家,他当时的城市化提法引起了不少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城市化后农村的发展,即城市化可能引发农村破产,是农村的“仇敌”。对此,吴景超认为,虽然我国城市的发展还很幼稚,但城市化不是片面地发展城市领地,而是城市扩展到相毗邻的农村区域。农村成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二者合在一起,才是都市区域。他认为城市是货物和原材料聚散之地,一个城市繁荣与否要看农村富饶与否。通过在城市办工业以迁移农村人口、发展交通运输以促进农村货物流动、发展银行以方便农民借贷,城市可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乡村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城市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农村发展。吴景超城市及农村共同发展的思路与现在提倡的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致的。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市民化。我们应控制城市开发的强度,维持一定比例的农村人口和保护农村耕地,以促进城镇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
城际协调是重要条件
城市间存在互动和竞争的双重关系。城市间的关系被纳入到吴景超的视野中,他认为良好的城际关系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从一个城市运送货物到另一个城市,集中而有经济效益,所以在大都市上海,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这是城市之间的互助。城市之间也存在竞争,像上海、天津、汉口、大连的港口是有竞争的,吴景超重视港口,列举了大量的港口例子分析城市。例如,他认为港口有利于国际贸易,水的涨潮时间、水的深度决定了这些沿水城市的竞争力,如具备不冻深水湾的大连竞争过了安东和营口,但海参崴是大连的竞争对手;广州要和香港竞争,需要深濬珠江至黄沙,省河至黄埔两处水道等。港口区位差异和水文特征,使它们存在互补和竞争关系,并共同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当前城市群和城市带的规划和发展,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等,背后的理念也反映了城市间的互助对于各个城市发展的作用。诸种形式的区域城市间的合作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城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联为一体,实行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可以在时空上紧凑集约,优势互补,达到风险分担、资源共享的目的。例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其作用在于不仅能疏解北京不适合城市人口区位发展的资源和产业,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多的大城市病,而且通过交通、科技、市场、资源等一体化建设,促进北京、河北、天津的经济文化发展。三地可以联合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北京水环境改善、清洁能源利用以及深化与天津口岸合作等。“一带一路”规划与实施更是面向国际贯穿亚洲、欧洲、东非的合作。它以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有渊源的国际大通道为依托,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发展政府和国家间的产业、信息及金融合作,使不同文明间的人们友好交往,是更高层次的跨越国家间距离,以“经济带”的模式推动不同城市互助互利具有极大创新的举措。由此可见,在如何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助联系方面,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城际互助与竞争的结果,不仅是相关城市的发展,最终也会促进乡村的发展。也就是说,良性城际关系可促进城乡之间物质、人员和资本的顺畅流动。回归当下的城镇化建设,城际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