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网消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举行《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新闻发布会。这份有事实、有数据、有观点,约2.1万字的白皮书创造了两个“第一”,既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非洲合作的白皮书,也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首部介绍中国同世界上某一地区合作成果的白皮书。
此时发布双“第一”白皮书有何深意?接受中新社采访的非洲问题专家指出,白皮书“用事实说话”,呈现了中非合作成果,利于澄清外界误读,也指明了未来机遇。
“开展对非合作,讲一个‘实’字。”白皮书援引数据称,2000年至2020年,中国在非洲建成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了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了16万余名各领域人才。
不仅如此,白皮书还列举具体事实,从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和平安全五个领域,详细阐述新时代中非合作成果,表明“中非合作从来不是清谈馆”。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认为,这些基于事实的中非合作成果,彰显了中非合作比以往更具示范性和代表性,成为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的代表。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舆论场对中非合作却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当下发布白皮书的意义之一正是消除误解。
例如,有西方媒体报道说,中国给非洲制造了债务陷阱。白皮书明确表示,为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疫情冲击,克服暂时困难,中国支持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G20)“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G20成员中缓债金额最大,已经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共识。
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传华分析称,所谓“债务陷阱”论调,其实是西方制造的“话语陷阱”,意在抹黑中非关系,阻挠中非合作。非洲债务问题有其历史成因,根源在于西方长期殖民统治造成非洲贫穷落后。
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在发布会上回答外媒记者相关提问时,亦用事实和数据揭露“这一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他表示,债务陷阱的基本逻辑是说中国通过向非洲提供不可负担的贷款,在对方还不起的时候去没收或者强占非洲国家的实物资产。“哪一个在非洲的项目因为中国的贷款还不起而被中国没收了?你举不出来任何一个这样的例子。”吴鹏说。
关于中非合作方式,外界也有声音故意将其曲解为排外合作。对此,白皮书强调,“中国始终认为,非洲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在发布会上直言,支持非洲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中方对国际社会、对世界各国加强对非合作,持完全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李洪峰也表示,中非合作不是排他性的,在技术、资金、管理等多领域,中非需要同多方合作。中非合作以非洲需求为核心,也带动了其他国家加大对非洲的投入,希望这些合作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除了澄清误读,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白皮书在此时发布还有指明机遇之意,“在两国合作进行到某个阶段时,总结与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聚焦未来。”李洪峰说。
当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中非合作面临来自外部的挑战。吴传华认为,尽管中非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经贸往来减少、人员往来困难等问题,但危中有机,白皮书中显示机遇大于挑战,中非合作无论是在传统领域还是新领域,都有新机遇。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一方面,中非携手抗疫、共克时艰让友谊历久弥新,为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另一方面,中非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相互需要、优势互补的基本盘没有变。“这些都孕育着新的合作机遇。”
在中非未来诸多具体合作领域中,专家普遍认为,机制性保障是鲜明特征。白皮书在尾章明确,要继续发挥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
外界注意到,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9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根据中方透露的消息,卫生健康、贸易投资、数字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都将成为此次会议上中非双方重点探讨的合作方向。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制度性保障,将规划未来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非关系发展的方向,中非合作也将在此机制下迎来新机遇。”吴传华说。 (谢雁冰 黄钰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