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网消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四川省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始终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来到四川考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四川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始终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在全省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形成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召开省委全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后,省委都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在中央主要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围绕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工作谈认识体会,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工作落实。其他省委常委同志也自觉强化理论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在省委常委班子示范带动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牢记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四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13.8∶52.8∶33.4调整为2020年的11.4∶36.2∶52.4。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能力布局,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各类创新平台协同参与,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团队聚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达4.86万亿元,是2012年的2.04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12年的48.9%提高到2020年的60%,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路径,有助于重塑全省经济版图、促进城乡区域共兴共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我们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抓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两翼齐飞”,带动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筑牢县域经济底部基础,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初步形成。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3.5%提高到2020年的56.7%。
持续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发和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四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策源地。我们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坚决抓好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落地落实,聚焦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部署实施一批具有四川特点、发挥牵引作用的重大改革,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针对四川乡镇和建制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的问题,坚持顺向调整、依法依规、尊重群众,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省乡镇(街道)、行政村总数分别减少1509个、19078个,减幅分别达32.7%、41.9%,深得基层和群众拥护。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力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交流合作,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367对,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64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份合作日益密切。统筹推进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开放环境等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投运,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进出川大通道增至38条,对外开放平台数量居中西部之首,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3万列,全省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正加快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涉藏州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全省现行标准下62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巴蜀儿女千百年来摆脱绝对贫困的夙愿得以实现。着力解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2012年到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10.4%,快于经济年均增速。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国家重要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向好。扎实做好各类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深入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一体推进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平安四川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和谐安定社会环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我们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措施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切实防止“七个有之”,严守“五个必须”,决不让违背党中央精神、损害党中央权威的问题,以及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两面派”“两面人”在四川有任何市场。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省党员、干部理论素养不断增强。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和县级党校分类改革,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持续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惩民生领域腐败、涉黑腐败和“保护伞”,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推动四川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在新的起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作者: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