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网消息: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16日结束对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为期6天的访问,实现疫情以来对东盟十国双边线下交往全覆盖。
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受访专家指出,纵观30年发展,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带着强劲的合作韧性和势头,王毅东南亚之行助推双方关系“三十而立”,多项成果描绘出一幅以团结抗疫和发展合作为主线,以多边主义为正途的中国—东盟合作图景。
抗疫合作:以疫苗合作为重点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就同东盟国家在物资上互帮互助,密集进行抗疫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分析人士指出,双方树立了抗疫合作典范,在此次受访的四国中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眼下,四国的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其中印尼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90万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称,虽然东南亚的整体防控形势较好,但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疫苗合作仍是当下抗疫合作的重中之重。
而在王毅的行程中,无论是无偿捐献疫苗还是加速推进疫苗研发、采购,他在每一站都表明了中方愿加强疫苗合作的意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注意到,中国和印尼在成功开展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合作基础上,将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他认为,这有望助力整个东盟国家抗疫。
与此同时,中方的倡议也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热情反馈。许利平认为,这将提高中国疫苗在东盟地区的认可度。他说,疫苗合作的意义不只在于帮助当地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更在于增强当地民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次出访可以看出,中国—东盟合作抗疫的规划并未局限于疫苗。许利平说,从人员培训到诊疗技术交换,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加速构建地区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将进一步夯实未来合作基础。
经贸合作:以“一带一路”为引领
与疫苗合作相同,“一带一路”合作也是王毅此访的高频词。
在缅甸,他提出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缅经济走廊,促进走廊西、北、东三端支撑和互联互通;在印度尼西亚,他希望早日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对接合作规划;在文莱,他表示要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稳步推进恒逸石化和“广西—文莱经济走廊”两大旗舰项目;在菲律宾,他说愿与菲方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建特建”规划对接。
“疫情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造成影响,王毅此访显示了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坚定决心。”许利平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盟就扮演着先导区的角色,而在后疫情时代,东盟将从高质量、惠民生两个方面为“一带一路”合作作出表率。
观察发现,王毅出访的成果清单不仅包括推进缅甸皎漂深水港、印尼雅万高铁等基础性合作项目加快工期,还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合作新增长点提上日程。
对此,陈凤英认为,数字经济背后需要新基建的支撑,在基础设施合作稳步推进的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合作有空间、有潜力,将为“一带一路”建设赋能。
政治合作:以多边主义为框架
在访问印尼期间,王毅还对多边主义进行了“真伪之辨”,提出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四个坚持”和“三个反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当下,他为何再提多边主义真伪备受外界关注。
“某种程度上讲,60多年前印尼万隆会议提出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与多边主义一脉相承。”许利平认为,在特殊之地、特殊时期再提多边主义,王毅旨在表明中国与东盟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历久弥新。
从欢迎缅甸接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到支持印尼担任2022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再到支持文莱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赞赏菲律宾作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发挥的重要作用,除了概念上的辨析,王毅此番东南亚之行亦是对多边主义的践行。
许利平表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未来中国还会和东盟开展“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这有助于双方秉持多边主义共同解决地区问题,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共同体,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 (李京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