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快递 > 国际关注
命运与共呼唤团结合作
关键词:命运与共 团结合作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0-09-24

  一带一路网消息:“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病毒肆虐全球,疫情不断反复。我们目睹了各国政府的努力、医务人员的付出、科学工作者的探索、普通民众的坚守。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这场疫情带给人类的四大启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


  ——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


  ——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关键时刻,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疫情全球大流行,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较量中,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大疫当前,携手应对挑战、共建美好家园的现实需求和时代价值更加凸显。团结合作,必将主导这场全球抗疫斗争的核心叙事,成为每个个体和国家的共同记忆,书写21世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篇章。


  (一)江城9月,校园书声琅琅。近140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按时开学,百万名大学生陆续返校。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外媒纷纷报道,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的象征”。武汉,已成为今日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一个缩影。


  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战疫,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挽救生命需要政治勇气和高效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开展全国联防联控,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346支国家医疗队快速集结,4万多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这两个千张床位的集中收治医院短短十多天建成,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的执行,离不开高效调动各方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响应和效率、行动与自觉。


  一位新加坡作者亲历中国抗疫之后,在《联合早报》撰文称赞“一切都运作得井井有条”。《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分析中国经验时,感触最深的是“政治方面的能力”。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


  中国战疫,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尽最大努力遏制疫情扩散,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生命……有学者指出,中国对人民生命权、健康权的极端重视,再次强化了世界对人权核心价值的理解。


  “国家能力是关键。”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分析各国抗疫成效时指出,这依赖于“人民对其国家、领导人才智的信任”。危急时刻,中国为什么能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整个社会迅速拧成一股绳?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领袖的信赖,对制度的自信,对国家的热爱,让中国人民在危难面前休戚与共,心手相牵,迸发出气吞山河的伟力。亲赴中国考察疫情防控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中国抗疫为世界提供的经验中,关键一点是“民众的士气”。德国《每日镜报》的文章指出,“中国人对中央政府的危机管理充满信心,所以中国政府恢复常态的措施也越来越快地产生效果。”


  历史长河,或静水深流,或波涛汹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个激流漩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将历史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希望”“团结”等字样,在海拔4478米高空闪现,灯光投射出的中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国旗映照在瑞士马特洪峰上。如“点亮山峰”投影活动一样,全球多个地标建筑亮起希望之光,传递着人们对携手抗疫的期盼和信心。


  携手抗疫,离不开多边主义的应对。“要战胜疫情就必须强化基于协调一致和多边主义的‘全球应对’行动。”第七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首次通过专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议。世卫组织与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新冠肺炎相关疫苗、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国际公共卫生界发出团结合作、共同行动的强烈呼声。


  携手抗疫,不让任何人掉队。疫情来袭,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尤为严峻的挑战。联合国划拨7500万美元应急资金,二十国集团延期了全球最贫困国家偿还债务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最贫穷和最脆弱的成员国提供赠款,世界银行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卫生系统,亚投行设立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规模已达130亿美元……特殊时期,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着浓浓暖意,汇聚起强大感召力。


  携手抗疫,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推动开展抗疫合作,坚决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展现了博大的胸怀、宏阔的视野、尽责的担当。密集展开元首外交,习近平主席同50余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60多次,与多个大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高级别视频会,介绍抗疫情况,分享抗疫经验,推动全球联防联控。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到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再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到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以及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中国与各国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为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宏观政策协调发挥了重要引领性作用。


  一场场跨国视频交流,毫无保留分享抗疫经验;一支支医疗专家团队,奔赴国际抗疫一线;一批批医疗防护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一条条生产线扩能转产,供应全球告急的医疗物资和设备……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中国行动赢得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的支持对多边主义至关重要,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领导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7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传染病疫情等全球危机让人类意识到协作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全球化”概念首倡者、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深有感触。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所有国家都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共同命运,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疫情也引发国际战略学界对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的思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疫情正在改变世界,各国必须面对历史性挑战:一边管控危机,一边建设未来。是走向合作,还是挑起对抗?是促进团结,还是走向孤立?是守护多边主义,还是走向单边主义?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人们今天的抉择。


  (三)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考验。“我们能够携手并肩对付一个共同且危险的敌人吗?还是任由恐惧、怀疑和非理性左右,四分五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发问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大疫面前,中国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国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国提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巧取豪夺,而是依靠中华文明深沉而久远的内在价值,依靠中华文化强大而不息的感召力、吸引力。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上,流淌在与时俱进的血脉传承中。面对疫情,中国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铭记于心,投桃报李;对各种傲慢与偏见泰然自若,不受其扰,丰厚的中华文明滋养了处变不惊的大国气度。


  山河变迁,岁月更新。作为一种海纳百川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形成了多元包容、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兼爱非攻、亲仁善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以“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平等地同各国人民开展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从未透过狭隘的零和博弈和霸权争夺来对待世界事务。从毛泽东主席提出“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福祉的整体关切一以贯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讨论人类未来这一宏大命题时,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从文明的特性来看待中国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他认为,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和平主义”和“天下大同”为价值取向的文明,距离狭隘的民族主义最远,因而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前所未有,各国必须找到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蕴含着中国人天下情怀的当代表达,有助于寻求各个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发展进步指明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赞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


  大疫面前,人类没有可以移居的星球,国家难成独善其身的孤岛。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自私自利、嫁祸他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不仅会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惟有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各国才能驱散阴霾,共沐阳光。


  (四)经济跌入负增长、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疫情带给全球经济的冲击,除了短期困难,还有更深远的忧虑:“新冠肺炎疫情会成为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吗?”人们担心,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思潮将愈演愈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会占领更多“市场”。值此关键时刻,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举措,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抉择与行动,影响着世界未来。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力量。一组数据备受各方关注: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增速提升了10个百分点;8月,多个指标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至8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寒潮里,中欧班列逆势增开,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不仅稳定着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也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稳定。


  中国行动,给世界经济注入强大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令人鼓舞。正确的政策举措能有效对冲和减缓疫情带来的冲击,发挥重要作用。”英国《金融时报》社论将中国经济复苏视为危机中的“希望之光”。法国历史学家贝尔纳·布里泽深表赞同:“世界都在期待中国经济恢复活力,不仅因为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更重要的是,中国让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看到了疫情终将被战胜、经济和生活恢复正常的希望。”


  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自身开放发展引领世界经济行稳致远。疫情给世界经济走势带来层层迷雾,各方尤需思想的力量拨云见日。“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 从201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到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刻阐述和明确宣示,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大疫当前,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有人炒作“脱钩”,臆想“躲进小楼成一统”,既是战术上的误判,更是战略上的短视。他们显然没有认清大局,看准大势,没有看到决定世界经济未来的根本性力量。疫情虽然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大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类经济活动的连通性只会进一步加强,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人为割裂全球协作的经济链条,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


  危机带来停滞、衰退或萧条风险,也催生变革、成长和进步契机。近年来,针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复苏艰难等深层次问题,中国发出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时代强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照亮沿线各国发展梦想;创造性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企业搭建共享平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提质升级,助推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一批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相继诞生,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越是困难,越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面对变局,中国正以果敢和勇毅、智慧与坚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五)大国关系对国际抗疫合作有重要影响。在全球抗疫的非常时刻,美国一些政客接连刮起“新冷战”阴风,采取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方向的危险做法,不仅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在美国国内也招致大量批评。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人数接近700万例,累计死亡超20万例。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刊发评论指出:“美国领导人玩责备游戏,只会让更多人的生命陷入危险……对美国及其盟友来说,把重点放在拯救生命上,并与中国合作寻找有效的疫苗,将管用得多。”美国《大西洋》月刊刊文称:“在美国最需要中国的时候,白宫却成了反华偏执的间歇喷泉。”“疫情给出的教训不是美国应终止与中国合作,而是必须重建双方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


  回望既往,中美两国从来不乏危机时刻成功合作的先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9·11”事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4年抗击埃博拉疫情等,都见证了两国积极引领国际合作的努力。今天,疫情危及全球安全、冲击各国发展,即使是“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也强调美国要正视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关键领域探讨与中国的合作,因为“如果不让中国参与进来,成为我们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我们就无法在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争中取得成功”。


  尽管美国一些政客频频给中美正常交往制造障碍,但两国的抗疫合作从未中断。美国很多社团、企业和民众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中国政府、地方和各界人士也积极向美方捐赠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为美方在华采购提供支持和便利。两国科学家多领域开展合作。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传染病学专家伊恩·利普金到中国实地考察,钟南山院士也与美方团队多次视频连线。中美制药公司、科研机构等联合进行疫苗与治疗方案研究。


  “为何我们浪费了应对疫情的最佳时机?”这是西方社会众多反思中的一个焦点。《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剖析认为,有些西方人已经成为“中国是永远的‘异己’这个观念的牺牲品”,认为“中国的经验不可能与我们有关”。不得不说,傲慢与偏见,盲目和自私,在很大程度上放任了病毒的蔓延。


  面对疫情突袭和大量未知,任何一个国家都谈不上准备充足、应对自如,只有不断摸索尝试,才能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有效应对方式。敏锐辨别他国经验以何种方式“与我们有关”,并进行取舍,其现实意义更加重要。


  大国就应该有大的样子。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促进国际抗疫合作,这是包括美国民间在内的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的敦促和期许,也理应是一个大国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负责任的选择。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希望:“在这危急时刻,美国内部能像过去那样展开自我反省,在应对全球疫情的难题上寻求与中国合作,这是唯一的出路。”


  人们不禁会想:如果世界各国都能像中国这样,做到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并且保持两周时间,那么新冠病毒就将被彻底“饿死”,这场疫情就会彻底结束,那该多么好!

  ***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人类赢得未来的路标。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我们坚信,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和风雨洗礼,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愿望将更加普遍而强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团结合作的旗帜下,将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人坚定携手,勇毅前行。


  “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习近平主席在联大的讲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传递信心和力量!(国纪平)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