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供给侧改革的三个境界与支撑点
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盘点近些年甘肃在“产供销与销供产”的市场供需情况,在一些领域、一些行业依然存在着产销盲目、产能过剩、产质不高、资产缩水、价格攀升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进一步驾驭调控好与市场、企业间的关系,是甘肃“十三五”决胜阶段的一项中心工作。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聚焦体现高、新、深三个境界及支撑点。
着力体现“高”,把握好理论定位与顶层设计
一方面,要在进一步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涵属性上下功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主要是从需求拉动角度来看问题,强调要素投入,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与之对应的“供给侧”问题,则是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尽可能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对称平衡,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更具中长期视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关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强调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更加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方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要搞好投资结构,解决好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质是通过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消费主体的满意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甘肃作为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工程中的一个短板,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中,要进一步深化对“条件艰苦、生态脆弱、基础薄弱”省情的认识,认真总结甘肃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及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后期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加需要关注甘肃在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更加需要加大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更加需要通过实施供给侧改革,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在进一步高起点做好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顶层设计,从系统工程学的意义上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顶层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时间表和路线图勾画发展方略,以长远规划遏制短视、短期行为。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甘肃的省情出发、站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西北物流中心交通枢纽等区位优势的基础上,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肃考察时强调提出的“16字方略8大任务”的讲话为指导,研读研判好国家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战略性供给侧导向和创新政策,给予甘肃供给侧改革发展新的定性、新的定位及新的定向,尤其是要设计好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和体制机制制度法制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手段运用,以不断形成消费者满意的供销机理与供给体系。
着力体现“新”,把握好对外开放
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避免产业产品多层次和趋同化问题,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新进步,更要在对外开放的体制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近些年来,市场性的人口流动使得甘肃人口整体素质不断上升,资本也由匮乏转为向好,但吸纳国际高端要素的能力依然偏低。从增长来源看,外向型经济、投资依赖的增长在当前不复可行。甘肃在推介宣传自己比较优势的同时要正视自己的短板,必须要主动出击,敢于拿出一些对外开放新举措,积极研读并对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力争成为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不断培植和扩大甘肃在全国对外开放盘子中的坐标性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今年1月省政府与海关总署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省署合作,加强对外开放领域合作,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甘肃要培植建立对外开放性的经济新形态,一是一些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需要走出去,尤其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出去参与建立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要利用西北商贸、交通城市特色,建立透明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和营商环境,打造商贸、交通枢纽升级版,要利用兰州新区、兰州综合保税区、武威物流区及甘肃电商业态,打造新型交流平台。
三是加快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构建企业孵化大市场,力争让研发的更多科技产品在创业板上市,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同时,还要加快创新技术研发基地建设,提升科技研发服务竞争力,要注重加快各类创新要素集聚,高效整合“政产学研金介”等各类资源,打造面向企业、高校、政府、研发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全方位、开放式的平台与综合性的创新增值服务体系,全面打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要继续简政放权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作用,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到位,把该市场做的事交给市场。推进要素跨境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与国际市场的融入。
五是培育参与竞争合作的新优势,甘肃的传统优势面临很大挑战,劳动力、土地、水电等要素低成本优势在减弱,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培育新优势,在技术、品牌、人才、生产营销网络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要注重提升价值理念传播、国际规则制定和利用软实力。
着力体现“深”,把握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甘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从“深”境界的意义上讲,今后甘肃全面、健康、可持续的科学理性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把握规律上。因此,咬定“甘肃300多万贫困户的脱贫刚性任务和军令状”不放松,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中之重,又是推进甘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律之所在。因为,这项工作的规律性,就是越往前走就越艰难,每年脱贫的人数要呈现一个逐渐由多到少的倒立三角形态。
甘肃的脱贫攻坚,既是国家的短板,更是甘肃短板中的短板。要真正走出短板困境,就是要让产学研下乡,形成从重视一家一户农民种植结构入手的联动协同机制,加快提高标本兼治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尽快建立起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推进以种养加为主的农业一、二、三产结构的改革上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高产稳产能力,真正使甘肃脱贫攻坚工程任务体现本质性、内源性、规律性,并落到实处。
总之,甘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永远在路上。因此,甘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回归理性,努力提升需求主体对产品的满意率,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高新深的境界,就是要把理论定位作为方向、把顶层设计作为前提、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把脱贫攻坚作为内在逻辑起点。(撰稿人 范义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