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快递 > 地方动态
习近平考察云南一周年: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网  来源:云南日报  时间:2016-01-04
  一带一路网消息:新年伊始,云岭大地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怀感恩,发奋前行,收获满满。

  就在一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怀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牵挂,踏上了云岭大地。

  顶风冒雪,深入鲁甸地震灾区嘘寒问暖;情系百姓,走进大理白族农家共话家常;促膝谈心,相约独龙族同胞畅叙小康;高屋建瓴,为云南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总书记的云南之行,深深镌刻在云南发展的历史上,牢牢铭记在云岭各族儿女的心中。

  “希望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总书记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大局,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在云南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新美蓝图跃然而出,云南跨越之路和发展前景豁然开朗。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奋发而为,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向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把握思想和行动指南 激发跨越发展正能量

  跨越发展,无疑是2015云南热度最高的词汇,更是激扬在云岭大地的主旋律。

  从开年到岁末,省委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接连召开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接连出台一系列重要决定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要求全省干部群众自觉用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在全省上下形成热潮。通过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研讨、基层巡回宣讲、媒体持续宣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历时3个月、有1955名领导干部参加的10期跨越式发展专题培训班,成为我省干部培训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收获最多的一次培训。全省全年组织200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19万余人次。各级领导干部从中收获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增强了推动跨越发展的干劲、能力和自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云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年,云岭大地到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流、迸发出跨越发展的激情。

  换挡加速,攻坚克难,我们跑出了“云南速度”,收获了“云南自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多措并举稳增长,扎扎实实打基础,转型升级调产业,重点突破抓改革,积极作为扩开放,共享发展促和谐。稳增长的27条政策措施一一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连连推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深入展开,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大会战提前启动,重大项目开工竣工喜讯频传。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呈增长之势,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转变作风,正风肃纪,我们提振了“云南精神”,重塑了“云南形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组织要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省委决定从2015年1月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要求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抓好责任落实“牛鼻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风向标”,筑牢制度约束“防火墙”,用好正风反腐“手术刀”,向杨善洲、高德荣等身边的先进典型看齐,深刻汲取白恩培、仇和、张田欣、沈培平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沉痛教训,从思想上“排毒”,从作风上“清毒”,从组织上“刮毒”,着力重构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这一年来,我们在科学谋划中促跨越,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在保障民生中增和谐,在从严治党中聚力量,越来越强劲的正能量,在云岭大地积蓄和释放。

  珍视最可宝贵的财富 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辟深刻、温暖人心。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云南各民族同胞坚定不移。

  从大雪封山到公路畅通,从与世隔绝到村村全部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网络,从贫困落后到重楼、草果、独龙牛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兴起,独龙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一步登天”。

  总书记深切牵挂着的独龙江之巨变,是彩云之南4700万各族同胞、26个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共创繁荣幸福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不仅是红土高原最具温度的话语,而且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团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2015年整合资金1300亿元投入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以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和整族帮扶为平台,系统连片改善到乡到村到户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聚焦人口较少民族和佤、拉祜、傈僳等特困民族地区,以安居房建设和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为重点,395个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和987个特困民族聚居建制村的脱贫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真正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各民族群众心坎上。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助学补助工作,向8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聚居的395个行政村78万人提供农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并对高中和大学在读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将边疆民族地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城乡低保,对边境沿线2.4万户守土固边群众按照每户1000元的标准发放专项补助……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改善民生的措施推陈出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连续几年来,全省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云岭各族儿女正在齐心协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一年前,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家郑重相约、立此存照。

  深情似海,责任如山。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发展好云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当好表率,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和行动。

  如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云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永续发展才是最根本、最美好的发展。”“要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云南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绿色发展理念固化于制度设计,先后出台多个实施意见,明确落实路线图和时间表;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点和工作台账,理清了改革的联络图与关系图;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一票否决制”,加强对高原湖泊环境治理保护的纪检监察,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

  如今,云南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敞亮。

  积极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一年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草、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成效卓著;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预计我省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8%左右,节能减排、化解过剩产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500个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美丽云南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记总书记的郑重嘱托,致力于成为全国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民族生态文明传承区和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云南人民一笔笔描摹着云岭高原的绿水青山,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的美丽云南光彩焕发、引人入胜。

  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双向开放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一年前,站在昆明火车南站工地上,总书记为云南开放发展提出的要求,把云南引领到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之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的发展前景海阔天高,云南的开放开发活力迸发。

  “饮马长江、挥师两洋、外引内联、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八面来风”——省委、省政府把云南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格局中审视,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实施意见,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编制了昆明—瑞丽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规划,对云南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强统筹协调,开放云南迈出的步履,越来越主动坚实。

  互联互通立体推进。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段全线通车,西线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主骨架网、“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和干线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建设快速推进,中越、中老泰、中缅、孟中印缅合力共建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快打通,南北大通道、龙瑞高速建成通车,昆明至巴黎等国际航线相继开通,昆明—荷兰鹿特丹、昆明—波兰罗兹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瑞丽制造”异军突起,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高电压等级电网实现联通,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

  平台支撑坚实有力。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3届昆交会高朋云集,外经贸成交额、签约金额再创新高;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热热火火,又一个开放平台闪亮登场;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一批面向周边国家开放合作的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滇中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勐腊(磨憨)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中老、中越、中缅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云南与长江流域、泛珠三角区域及周边省区经贸交流进一步深化,滇沪合作等国内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合作机制务实创新。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中老两党理论研讨会、第三届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第五次云南—泰国(北部)合作工作组会议、首届中国云南—以色列创新合作论坛、第七次中越五省市经济走廊合作会议相继在云南举行;中缅建交65周年、中泰建交40周年、中孟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接连举办;省级领导率队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工作访问取得新成果,与马尔代夫建立了合作工作机制;在尼泊尔地震、缅甸洪灾发生后,云南及时伸出援手;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持续升温,周边国家在滇留学生超过3万人。

  打通一条条坦途,今天的云南不再为山所阻、为路所隔;借助一个个开放平台,云南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全方位展现;建立完善一整套机制,云南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空间越拓越宽广,成果越来越丰硕。

  抓牢第一民生工程 向贫困发起全面总攻

  “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在昭通鲁甸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让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巍巍乌蒙山到莽莽高黎贡,从滔滔金沙江畔到滚滚怒江两岸,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云南,旌旗猎猎,战鼓雷动。省委、省政府用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个贫困地区都不掉队、一个民族兄弟都不落伍、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落下。

  让省委、省政府领导关注和思虑最深的,莫过于灾区人民的冷暖和贫困群众的安稳。坚决啃下“硬骨头”,云南一手抓实灾区恢复重建,一手主攻贫困人口脱贫等民生短板。

  通过一年奋力拼搏,鲁甸6.5级地震灾区、景谷6.6级地震灾区的民房重建基本竣工,盈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灾区群众笑逐颜开,如期搬进新家温暖过冬过年。“把生活过好了才对得起总书记!”灾区群众朴实的话语发自肺腑。

  通过一年不懈努力,我省制定出台了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启动“技能扶贫”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织牢保障民生安全网。“越是经济下行财力紧张越要紧贴民生需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说到做到。

  “必须向贫困发起总攻,以铁的肩膀把脱贫职责扛起来,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的决心毫不动摇,干部群众的干劲有增无减。

  一年来,我省出台了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普遍实行“挂包帮”“转走访”,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上海市衔接,强化省内定点挂钩扶贫和对口帮扶,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初步形成“1+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抓好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怒江州整州推进、红河南部山区综合扶贫开发、72个乡整乡推进、40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启动实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和“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布朗族、阿昌族两个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加快西盟、孟连两县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全省有57万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实现“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15年,全省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这个含量厚重的数字表明,尽管面临诸多的困难和压力,云南脱贫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云岭父老乡亲脱贫的目标渐行渐近。

  让美好梦想照亮云岭 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发展。”

  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云南全力以赴、蓄势待发。

  启航“十三五”,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作出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动员。

  登高望远,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云南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发展活力积蓄的重要关口,处在优势充分释放、动力加快转化的重要关口。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云南的发展空间广阔,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省委、省政府目标明确、谋略已定,全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信心满怀。

  致力跨越,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武装,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入“十三五”决胜阶段,云南必定能够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开创新局,我们的步伐更加有力。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起好步、开好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深挖内需潜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优势、着力推进幸福云南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云南的发展必定更有力度和“温度”,云岭各族人民群众必将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南各族儿女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徐体义 王雪飞 李绍明)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