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江西行 高铁时代新赣鄱
一带一路网消息:12月25日,“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采访团回到南昌,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行程。采访团一行深入江西南昌县、景德镇、新余、万年、萍乡等地,走访国家进出口银行等大中型企业十余家,了解高铁时代江西在“一带一路”上的机遇和未来。
第一站:一带一路有“口行”
21日,“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采访团走进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分行。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分行本外币贷款余额281.93亿元,较年初新增91.3亿元,增速47.89%,居全省金融机构前列。人民币贷款余额214.88亿元,增速56.06%,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
两年来,江西省分行立足分析江西经济概貌、特色、优势、薄弱点等内容,针对产业基础薄、增速快、资金需求旺的实际情况,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新战略,找准发力点,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着力扩大信贷规模,加快投放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开办了包括出口卖方信贷、买方信贷、进口信贷、海外投资贷款、境外工程承包贷款、国际物流基础设施贷款、旅游文化国际化贷款、节能环保贷款、出口基地建设贷款、并购贷款、出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农业产业化贷款、城市综合整治贷款、服务贸易贷款以及“小微企业合力贷”等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重点支持进出口贸易、“走出去”、生产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加工、交通物流、绿色节能环保、会展、旅游文化、农业产业化、小微企业等领域。
两年来累计为江西企业授信3087亿元,批准贷款502.67亿元,发放贷款386.13亿元,累计办理中间业务超150亿元。2015年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贷款新增任务,连续两年主动向总行申请增加信贷计划指标,以加大贷款规模投入,支持全省经济发展。仅“走出去”、“一带一路”这一项业务,贷款支持涉及合同金额就超300亿元。
第二站:创新发展看小蓝
21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江西首个财政过百亿县——南昌县,深入小蓝经开区,一起探寻这个江西省首家由县级政府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个拥有汽车零部件、食品和医药医器三块省级产业基地招牌的制造业基地是如何创造经济奇迹的。
小蓝经开区创建于2003年3月,规划核准面积1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7平方公里。200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8年成为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2009年成为江西省食品产业基地,2010年成为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成为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12年7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成功获批筹建全国轻型柴油车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被评为江西十大最具投资工业园区,并连续十年被评为江西工业崛起园区发展专项奖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江西先进工业园区。
目前,开发区现有注册企业2284家,签约落户企业710家,投产企业512家,在建企业75家,规上企业187家,构建了“以汽车及零部件为龙头、食品和医药医器为支柱、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站:瓷都名坊新名片
22日,采访活动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采访名坊园内企业,参观各企业展厅。景德镇名坊园聚集了陶瓷产业的“名人名作坊”,这里集结了景德镇的“陶瓷精英”。在名坊园里,每个企业都是一个陶瓷的“博物馆”,整个名坊园就是一座“博物馆城”。
名坊园的一号作坊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化陶瓷公司,它的拥有者是有中国高温颜色釉第一人之称的邓希平。邓希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获得者。邓希平陶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温颜色釉瓷的研究和生产,拥有景德镇顶尖的高温颜色釉研究团队及工艺技术和设备,可生产的传统颜色釉品种达一千多个品种,代表了当代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最高技艺水平。
在另一家企业“九段烧”里,一项名为系列微波窑炉的创新技术,在前不久的“2015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应用该项技术及其设备,一件(批)瓷器的烧成时间从8小时以上缩短为2小时以内,并且具有优质高效环保安全等鲜明特点。“九段烧”创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名称源自一位资深媒体人赞其为“瓷中九段”,被誉为景德镇“现代官窑”之一。
景浮宫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艺术陶瓷文化企业。景浮宫以陶瓷薄板为载体,运用世界最先进的陶瓷喷墨技术,研制生产极具独创性的陶瓷薄板艺术产品,实现艺术陶瓷批量复制生产。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户外墙体及各种高档场所的装饰。
厚森陶瓷,是园内唯一拥有柴窑施行古法烧制的企业;“上林湖”来自浙江,传承了越窑青瓷的精髓;“云知味”盛产胭脂红瓷器;镇尚陶瓷“一大取胜”……
这些原来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知名制瓷作坊,现在在景德镇名坊园汇聚成了陶瓷的“博物馆城”,已经成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新名片。
第四站:稻米飘香到万年
23日,继走进南昌县、景德镇之后,采访团来到中国稻城万年,采访经济新常态下的万年新气象。
在万年,县委副书记吴树俭向采访团介绍了万年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将万年县概括为“六个万年”:滨湖万年、历史万年、品牌万年、便捷万年、教育万年、和谐万年。近年来,万年县在纺织、电子、食品加工三个过百亿产业,建材、生物新医药两个传统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
农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该县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做强农业品牌的同时,促优质农产品搭上高铁快车。
而助推经济腾飞的便是发展新产业。万年县副县长江德明介绍,该县正重点推进“321”工程,打造的百亿产业集群。即打造生物医药、纺织、电子三大百亿产业,推进建材和食品加工两个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产业。
第五站:萍乡良种赞着看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家发展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农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安全,而粮食种子的安全与否,则直接影响到农业是否稳定。25日,“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采访团走进地处江西西部的美丽萍乡。
江西省萍乡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则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记者了解到,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萍乡市一直肩负着全国水稻制种的重任,目前该市南繁(海南三亚)制种面积占全国南繁面积的85%以上。只要有水稻种植的地方,就有萍乡人育的种子,制种产业具有辐射全国的影响力。
萍乡是中国工业陶瓷之都、中国电瓷之乡、中国烟花爆竹之乡、国内知名的新材料基地。近年来,萍乡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并实施了城市转型主战略,通过调优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了“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红(烟花爆竹)、金(冶金)”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从1975年至今,萍乡市制种面积累计达到148.3万亩,累计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97亿公斤,种植面积累计达2.12亿亩,粮食产量累计达800亿公斤以上,累计增产稻谷140亿公斤。制种产业已成为产业化程度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务农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
目前,萍乡市拥有省级A证种子企业1家,专业制种合作社6家,30多个专业制种村,140个专业制种户,为国内48家种子企业从事委托制种生产,从业人员5000-7000人,历史最高年份制种从业人员10000多人。亩产量从制种初期的十几斤,已达到目前的300-400斤,高产达600多斤,每年带动制种农户增收8000万元以上。
据统计,2015年实现杂交水稻生产面积15万亩,生产种子近3000万公斤,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年用种量(约3亿公斤)的10%,产业已形成了“南繁”、“本地”、“外埠”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一路走来,“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采访团看到了惊喜绿色崛起的勃勃生机,看到了每一个江西人都在为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高铁时代,江西在一带一路上的地位更加凸显,而江西崛起的未来也必然更加灿烂。(记者 任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