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带一路网消息:贵州是旅游大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资源更是独具特色。在2015年黔南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旅游产业被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这代表了黔南州委、州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重视,也预示着黔南经济结构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
黔南州,地处贵州中南部。黔南山青峰奇、风光绚丽,享有“地球上喀斯特地区独一无二的绿色宝库”的盛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黔南奇特的地形地貌,保存完好的植被,不仅给广袤的大山披上绿装,而且馈赠予黔南人民天然氧吧。黔南州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历史文化也源远流长,文化沉淀厚重,民族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在这里有机地融于一体。
近年来,黔南州坚持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实施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提升旅游产品魅力,进一步增强黔南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是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突出黔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传承创新传统生态文化,深化生态文化内涵。把黔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化繁荣示范区”。每个县(市)根据文化遗产特色建设1个以上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10个左右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社区、村落。
二是以现有的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文化、传统工艺文化、民间制度及礼俗文化为重点,加强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精心做好文化项目的策划、引进和包装,精心打造黔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品牌。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整理,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实施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
三是依托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打造主题节日,创作主题文艺作品等。加强对古生物遗址、红色革命遗址、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以福泉、都匀、独山等历史文化名城(镇)为重点,实施古城、古镇、古街、古寨、古建筑、古驿道等文化恢复建设工程。建设银饰、刺绣、古法造纸、独木龙舟、明清屯堡等主题文化产业园,推进民族文化街、民族文化村、民族文化乡镇建设。
四是推进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古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好花红》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掌布、茂兰等一批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推进水族大歌、布依情歌、苗族飞歌及布苗水服饰、银饰、刺绣、反排木鼓舞、芦笙舞、水书等文化地理标识申报。
五是大力支持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水族马尾绣、剪纸、罗甸玉石、牙舟陶瓷等特色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的手工艺,推进民族手工艺传承和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手工艺品给予政策优惠和优先支持。
当下,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拐点,成为撬动多行业的新杠杆。黔南州旅游业,将迎来更具价值的新时代。(供稿:黔南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