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路文化网消息: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要继续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发挥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主动性创造性。既要有外力帮扶,更要靠内生动力,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取得这些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靠的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实践充分证明,唯有苦干实干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梦想。
脱贫攻坚越是深入,就越要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补齐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相比物质上的贫困,一些地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精神短板”问题也不能忽视。比如,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一些人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出门嫌远、打工怕累、搬迁怕生、发展怕赔。
“精神短板”的存在,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干部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的因素,也有工作方法的因素。一些地方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工作还是老办法老路子,只知道给钱给物给牛羊,忽视了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有的大包大揽、大水漫灌,没有对接群众需要,在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做得不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根本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起奋斗之志,补齐“精神短板”,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需要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积极帮助群众谋思路、找门路、挖穷根,让贫困群众看到出路、看到希望;需要强化党员干部示范效应,发挥勤劳致富能手的榜样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见贤思齐、迸发热情;需要加强价值观引导,移风易俗、成风化人,弘扬劳动光荣、奋斗光荣的时代新风,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鼓足干劲。
最近,一部源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十八洞村》广受好评,观众纷纷为影片中村民们不认命、不服输、勇于向贫困宣战的精神所感动。千难万难,只要实干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全力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不断创造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