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观点 > 名人评论
葛剑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再现,而是创新
关键词:葛剑雄 一带一路 历史  来源:深圳晚报  时间:2017-11-19

  中国丝路文化网消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是深圳海洋文化论坛的老朋友了,曾连续数届作为活动嘉宾出席。11月17日上午,葛剑雄教授风尘仆仆地赶到扬州,在扬州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未来”作了主题演讲。


  葛剑雄教授是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的著名专家,他认为,今天讨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定要尊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观点。历史地理研究的是过去的地理,研究丝绸之路,首先不能脱离它产生时的地理环境。


  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就知道中国不可能是当时最发达的海洋国家。在古代,船是没有动力的,无法轻易在太平洋、大西洋上航行,当时的“海上”,其实是地中海。地中海是一个内陆海,其间有众多半岛、小岛,即使没有动力,船也可以航行,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能够进行频繁交流,这就是为什么在地中海周围人类文明如此灿烂的原因。希腊、埃及、巴比伦,可以说是群星交相辉映。


  在中国,与地中海地理状况唯一能相对应的便是渤海,古代人能够自由航行。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里的海指的就是渤海。不过,渤海湾附近,没有更发达的异质文明,因此历史上,都是朝鲜、日本不畏风险,渡海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古代中国人缺乏对外交往的主动性,是由地理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需求决定的。我们在《汉书·地理志》里面,看到汉朝使者的船,已经到了今天的斯里兰卡。很长时间内,具有良好海上航行技术的阿拉伯人,成为在海上丝绸之路穿梭往来的主要人群。尤其“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海上运输价格低廉,瓷器、茶叶、丝绸主要都产在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日益兴盛。唐朝后期,中国沿海城市曾聚集大量阿拉伯商人,甚至已经有了阿拉伯人国际社区。


  葛剑雄强调,我们沿用了“丝绸”这个概念,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再现或者延续,而是一种创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的目标是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人们的利益联系起来,争取共同发展,最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从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规划未来,才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葛剑雄与周振鹤、江晓原三位教授,不仅是全国有名的文史学者,还被并称为“上海三大藏书家”。关于藏书,葛剑雄表示,自己的藏书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离藏书家相差甚远,从来没有指望能当藏书家。但那些书连着他近40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梦想,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


  他还有一个不同的经历,就是在复旦大学当了7年的图书馆馆长,一辈子读书读下来,有几个体会。学会选书才能“开卷有益”,第一种读书,是求知的读书。穷尽资料,才是老实的研究。第二种读书,是做研究的读书。第三种读书,是把读书看成一种人生的需求,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目的。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定的选择,也不需要穷尽,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真正的读书乐趣,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间出来的。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