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路文化网消息:语言能力是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外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助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素。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活动开展频繁,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紧迫。
那么,当前我国外语人才数量和质量如何?是否能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需要?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应如何改革?
近日,察哈尔学会、中译语通·译世界以及语言大数据联盟共同发布的学术报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全景式分析与行业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报告》)在概括总结“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语言服务问题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语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建议1 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种类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语言服务面临三大问题——小语种人才不足、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以及市场化欠缺。”在《报告》发布会上,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王冲指出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仍存在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以我国中小学外语为例,目前可供学生选择的外语为英语、俄语和日语,但是开设俄语和日语的学校稀少,而且选学这些语言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下降。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实施外语战略,从中小学开始提升外语整体能力。
英国在本世纪初出台了新的“国家外语战略”,推出了“为了下一代”的“国家语言标准框架”,并于2012年6月宣布,所有儿童从7岁起必须从推荐的7门外语中选学一门。
在澳大利亚,各州可以根据国家语言政策和本地区的需要确定中学开设哪些外语课程,各州可供学生选学的外语达到8种,包括法语、德语、日语、中文、韩语和印尼语等。
美国可供高中学生选学的外语不仅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还包括阿拉伯语、中文、波斯语、日语、韩语、俄语和乌尔都语。
在法国,学生外语语种选择余地也很大,例如学生参加高中毕业考试可以在44门外语中选择,法国大部分学生会学习两门外语。欧盟也要求中学生至少学习两种外语。
近年来,我国高校其他语种专业的招生虽然有所“升温”,但并没有改变偏重英语的局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汉语、英语、俄语以及阿拉伯语之外,还有50余种其他官方语言,我们在发展小语种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通用语种的作用。”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许明建议。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复杂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官方语言及民族语言等多达2400余种。在目前与我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非通用语种有95种。
《报告》建议,我国在增加外语学习人数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在语言教育中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种类,应该制定小语种人才储备战略,并由相关单位管理并储备某一阶段看似“无用”的小语种人才。
作为语言能力战略的典型,美国从上个世纪持续不断地推出语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储备多语种、多类型、高技能的语言人才。《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5年,美国教育部公布的关键语言有78种,分布于中东、非洲、南亚、东亚、中亚、东欧和拉美7个地区。美国可教授的语言有153种,仅哈佛大学就能为学生提供70多种外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