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的炼油大国,截至2016年底,炼油总能力达到7.5亿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16.7%,油品质量达到国5标准,炼油装置单位能量因数低于7,炼厂排放的COD、氨氮、二氧化硫、细颗粒物等污染物均应达标排放或近零排放。我国炼油工业在规模、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炼化技术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渣油加氢等6大炼油核心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清洁油品生产、重油轻质化、芳烃生产、炼油环境保护等5大成套技术。与此同时,催化裂化和加氢等一系列催化剂、烟气汽轮机和滑和阀等炼化设备远销国外。此外,我国还拥有强大的炼化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项目管理(EPC)能力,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勇于艰苦作业的专业施工建设队伍,能够为大型炼化项目提供从工艺包开发、装置建设到开车试运行全流程的工程总承包服务。
石化企业沿“一带一路”布局炼化业务
上述种种内外兼具的发展优势,成为我国炼化业务布局“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国内各大石化企业纷纷加大“一带一路”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业务,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沿“一带一路”在建炼化项目总金额高达300亿美元,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央企为首,其他诸如中化集团、振华石油、延长石油和民营石化等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石油一直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以收购和投资的方式在“一带一路”布局了两家炼厂。第一家为新加坡炼油公司(SRC),产品除满足新加坡本地,80%供印度尼西亚市场。第二家为奇姆肯特炼厂(PKOP),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工程,也是哈萨克斯坦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PKOP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年。在今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议期间,中国石油与“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中国石化发挥在炼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以投资方式布局两个炼化项目:一个是与沙特阿美在沙特合资建立的延布炼厂,原油加工能力为2000万吨/年,炼油技术和装置均居世界领先,油品可满足美国和欧V标准,总投资近100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另一个项目为润滑油新加坡公司,于2013年建成并运营,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年,全面生产润滑油高端产品,立足于东南亚和非洲市场,主要为中资企业海外工程承包、装备出口和海外建厂提供配套的全面润滑服务,成为中国石化面向亚太地区客户的生产中心、服务中心和物流中心。在炼化工程服务领域,中国石化承揽了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厂芳烃项目和石油深加工项目,培训当地员工超2700人次,当地缴纳税金约1.8亿美元,带动当地8500人就业;以联合体方式参与科威特阿祖尔炼厂项目建设,使其日炼油能力提高66%。2011~2016年,共与1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签署炼化工程服务合约,累计金额高达95.27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金额73.49亿美元,同时累计向合作国家出口设备材料达2.6亿美元。近日,中国石化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是提出了“4322”合作构想,即“打造4条业务链条,构件3大战略合作区,做强两大贸易平台,打造两个创新中心”。“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石化表示将投资规模扩大至300亿美元以上,是其2010~2015年海外投资的近两倍。上述种种措施均表明,中国石化今后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与EPC优势,争当“一带一路”炼化合作的排头兵。
民营企业也以并购和投资的方式纷纷投入“一带一路”炼化市场争夺战中。山东恒源石化于2016年12月22日以6630万美元收购了壳牌在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壳牌马油)中51%的股权,并将其正式更名为恒源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成为地炼海外首单并购,同时发起对剩余49%股权的要约收购。此前壳牌马油汽柴油执行欧II标准,且每年向马来西亚供应40%的油品,马来西亚供不应求的成品油市场将给拥有生产欧V技术优势的恒源石化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将实现恒源石化成品油出口,以及芳烃、LNG、丙烯等化工产品进口的双赢。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2012年浙江恒逸集团获得文莱PMB石化项目,总投资约43亿美元,是近年来文莱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建成后原油加工量为800万吨/年,产品以油品、对二甲苯(PX)和乙二醇(MEG)为主,油品可完全满足文莱国内市场需求,项目预计2018年底投产。2016年3月29日广东振戎在缅甸的500万吨炼厂项目历时7年获批,该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是近年来缅甸政府批准的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缅甸将首次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石化体系。
当今,炼化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国际话语权却不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持续推进,为我国炼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以炼化为龙头,乘“一带一路”发展的东风,可带动国内其他行业更快地“走出去”,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记者 李雪静 宋倩倩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