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路文化网消息:在中国社科出版社8月2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出版合作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需要有审查程序,有些项目可做可不做的,或者风险比较大的项目风险可以过滤掉,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一带一路”倡议下,一些国家受益很大。比如,有的国家在中国进行投资后,电力、道路、机场都有很大改善。
但薛力指出,中国应该考虑一下,“一带一路”怎么样能做得更可持续。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认同上述看法。他认为, “一带一路”国家未通电人口比例非常高,未来投资机会大。“比如这些国家总的未通电人口数量超过4.7亿,其中光印度就有将近3个亿的人口没有电力使用。到2030年,‘一带一路’国家新增煤电装机差不多会有7亿千瓦,但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会达到20亿千瓦。”
但是,袁家海指出,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处于中低收入或者收入中等偏下水平,但他们所面临的环境约束比中国还要严峻。无论是从水资源压力,还是从空气质量约束来说,这些地区都是全球水资源紧张、空气污染严重的集中地。
“所以能源合作,尤其煤电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的风险,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他在近期举行的“ 一带一路”电力和高耗能行业绿色产能合作研讨会上说。
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可以从国际关系,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对沿线空间地理上进行风险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