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快递 > 项目推介
“一带一路”是个开明项目
关键词:一带一路 开明 项目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17-07-22

  中国丝路文化网消息:北京南站地下换乘区的广告牌上用文字和数字对比了“一带一路”倡议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尽管这种类比可能是极不恰当的。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这个倡议的积极作用,广告牌上用生活化的语言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很多国际智库用晦涩的词汇和神秘兮兮的语气所表达的意思:消化过剩产能;提升对外出口档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发展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促进贸易便利;开发邻国旅游市场;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作为有望撬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的解读,“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多国合作的平台,是一种国际公共物品,也即仅靠市场无法提供或者无力提供的物品。所以,从本质上讲,“一带一路”是个开明倡议。


  从经济方面讲,欧亚大陆腹地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发展潜力巨大,改革空间巨大。经历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亚太与欧盟两大经济圈,在提振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补救系统漏洞和解决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会愈加重视具有沟通这两大经济圈潜力的“一带一路”倡议。尤其在过去一年全球民粹主义兴起、不确定性空前提高、反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高调发声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容易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也负有有言必践的责任。


  作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将这种成功的经验与邻国分享,如何推广包容性发展的经验,这是“中国梦”里国际影响力这个方面的“题中应有之义”。自加入WTO以来,从自由竞争的风浪中走到今天,中国拥有的不仅仅是生产上的经验,还有合规的经验,法制建设的经验,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经验,以及最重要的——普及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理念的经验。而这些恰恰是欧亚大陆腹地所欠缺和渴望的。受“强人政治”主宰而增长潜力受到极大压抑、市场受到极大扭曲的国家,正需要中国建设发达经济体认可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技能组合。与殖民时代的欧美强国不同,“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准则和21世纪地区合作模式。这是对指责该倡议为新型“殖民计划”的有力反驳,更是对开明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重申和强调。


  从政治方面看,“一带一路”的两端是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和混合经济体,中间则是历史上长期处于大国力量辐射范围之内的国家。历史原因,在苏联解体为15个主权国家之后,中亚几个“斯坦”的边境线都是枉顾历史文化和种族关系,人为划分的。如塔吉克斯坦的边境线就是由斯大林当年划定,为的是通过确保该国境内存在大量别国民众,来削弱其民族国家的团结性。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正是中亚国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因能源优势,确保自身不受欧洲国家和俄罗斯的干预;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等则由于本国经济严重依赖俄罗斯,从而受到俄罗斯的控制,尤其是境内存在大量俄裔的哈萨克斯坦更是外交上极为亲俄。这五个国家除了塔吉克斯坦,其余都加入了俄罗斯版的“欧盟”——欧亚经济联盟(EEU),这个倡议2015年提出,到现在仍在人们视线之外。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五个国家都加入了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共同构成军事联盟。


  虽然以能源作为与欧洲——尤其是与欧盟政治经济双引擎之一的德国——谈判的筹码,俄罗斯在欧美仍然遭到冷遇,这似乎为与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创造了契机。但这种亲近能持续多久,中国不宜过度乐观。如地缘政治作者Tim Marshall所警告的那样,虽然中俄之间不会再像上个世纪那样陈兵对峙,但在哈萨克斯坦这样两国都想起主导作用的地方,审慎理性的态度仍是十分有价值的。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带有强烈的负责任的大国承当国际义务、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意味。摒弃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这或许会成为该倡议在21世纪留给欧亚各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从社会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除了需要参与各国政治上的强有力保障,还需要参与各国社会与民众的支持。中国作为倡议的发起国,显然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以如此大的规模和深入程度宣传国际合作、宣传开放包容、宣传“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共同发展”的愿景,这是史无前例的,充分体现了一个重新崛起中的大国所具有的开放气度与开明的社会生态。国民心理和认知可以在短短的四十来年里从“封闭”到“开放”,从“保守”到“开明”,从追求“旱涝保收”到宣扬“创新进取”,这种转变的经验是极具推广价值的。与进步的力量合作总是更令人愉快,而且也往往是回报丰厚的。这可以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得到印证:从产品质量的合规,到先进理念的渗透,到普通人思想观念的进步。中国在与落后经济体的交往中还没有过这样的收获。反过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经济体、有转型经济体;有宗教势力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世俗化的国家;有开明到拥抱同性婚姻的国家,有落后到禁止女性在公共场所露出头发的国家。仅靠经济发展来吸引是不足以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如果不能将中国社会进步的理念和经验传播出去,这个倡议就不能算成功。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核心之一,“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实际上是向很多持观望态度的国家发出了邀请,其中也包括很多国际观察人士一再呼吁应整合进来的美国和印度。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话说,“对中国挑战的谈论被大大夸张了。”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看,这个倡议都是中国拥抱开明主义,并推广成功经验,同时以“天下大同”之愿,谋欧亚区域一体化大业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所检验的,与其说是一个日渐自信的中国如何看待世界,不如说是一个日渐不自信的世界如何看待中国。而对这句话的解读,可能有打开新局面的启发。(马俊杰)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