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自然资源
关键词:中国丨一带丨一路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7-01-05

  水能资源


  全省有270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丰沛,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条,流经之处,山大沟深,落差集中,有水电站坝址178处,总装机容量2166万千瓦,在国内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尤其是黄河上游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276公里河段上,水流落差大,地质条件好,淹没损失小,投资省,造价低,水电站单位造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40%,初步规划可建设6座大型电站和7座中型电站,总装机1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境内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217条,总长1.9万公里。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全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省内有湖泊230多个,总面积约7136平方公里,其中咸水湖50多个,淡水湖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个。中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察尔汗、茶卡、柯柯等盐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化资源。


  长江源:长江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黄河源: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


  澜沧江源:澜沧江是一条流经六个国家的亚洲大河,是中国第五大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北麓的贡则木杂雪山,源头段称扎曲。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在青海高原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


  盐湖: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主要集中与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东部乌兰县内和西部冷湖地区。


  冰川:青海省内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冰川总面积462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冰川面积以唐古拉山脉最大,其次是东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


  光能资源:青海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光能资源,全省日光辐射在160~175大卡/平方厘米,柴达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3533.9小时,是著名的阳光地带。


  风能资源:青海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达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带及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围和海南台地南部地区,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其中察尔汗风能可用时间达6131小时,是全省风能可用时间最多的地区。


  化石能源


  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


  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是全国四大气区之一。


  矿产资源


  青海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衔接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全省主要成矿区(带)由北而南划分为: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东昆仑成矿带、“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北段成矿带等。其中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布,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分布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点。


  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矿产总类87个,单矿种产地数688个,其中,大型134个,中型174个,小型380个。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17万亿元,占全国的13.6%。在已探明的矿藏保有储量中,有58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钾、锂、锶、石棉、芒硝、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6种排在前三位。


  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入选全国十大地质科技成果,有望成为未来的新型能源。2011年底有矿山企业833个,从业人员6.95万人。当年生产矿量7297万吨,汽体矿量56亿立方米。2012年全年矿产资源开发工业总产值391.3亿元,利润总额84.6亿元。


  土地资源

 

  2011年,青海省土地总面积71.75万平方公里(0.7175亿公顷),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全省耕地面积54.27万公顷,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与草田轮作地以及宽度小于2米的沟、渠、路、田埂等,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76%;可利用牧草地面积4033.33万公顷,占56.2%;林地面积266.67万公顷,占3.71%,园地面积0.74万公顷;未利用地2766.67万公顷。全省宜农待垦土地约6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和海南台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区。


  青海的耕地分布极不平衡。农耕地除在西部柴达木盆地有一些小块绿洲农业以外,其他耕地主要分布在东经99°以东、北纬35°以北的低山丘陵区范围内,包括黄河中下段的河滩、谷地,湟水河流域与大通河流域,青海湖盆地与海南台地等。东部耕地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63.96%(其中75%为山旱地,25%为水浇地);青南高原牧业区的耕地面积约占2.7%。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类型结构特点看,青海省属于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区。除此以外,大半为尚难开发利用的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沼及自然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自然环境严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


  牧业资源


  截至2011年,青海全省牧草地面积4034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161万公顷,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在各类草原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场共2448万公顷,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0.9%,是青海天然草原的主体。在草原总面积中,可利用草场占78.4%,其中夏秋草场1575万公顷。在全省173个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为优势品种的草地型有40个,面积为2091万公顷,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1.8%。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维管束植物113科,564属,2100种左右,可供动物采食的主要牧草约75种。全省可利用草原每年总产牧草约7980万吨。2011年存栏大小牲畜2091.5万头只。主要牲畜品种有藏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山羊、牦牛、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驴、骆驼和猪等13个品种。


  生物资源


  截至2011年,青海省陆栖脊椎动物就有270余种,经济兽类110种,鸟类294种,鱼类40余种。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属于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对象。


  初步查明,全省内仅陆栖脊椎动物就达270多种,占全国的12.5%,其中经济兽类有110种,占全国的25%,各种鸟类294种,占全国的16.5%。


  珍贵的稀有动物有:棕熊、雪豹、野牦牛、野骆驼、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黑颈鹤、天鹅、雪鸡、岩羊等。珍贵的皮毛兽有:水獭、旱獭、赤狐、猞猁、石貂、兔狲、香鼬等。


  青海的野生植物约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主要有雪莲、冬虫夏草、甘草、秦艽、大黄、贝母、当归、麻黄等。食用野生植物有蘑菇、蕨菜、发菜、地衣、枸杞等。


  林业资源


  青海大部分地域属高原地带,林木稀少,全省林地面积26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728多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面积44.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61%;疏林地25万公顷,占0.3%;灌木林地172.7万公顷,占2.4%。2011年造林面积4.97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88.75万公顷,零星植树1330万株。主要林产品产量,花椒110吨、核桃285吨。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1.5万立方米,林业产值4.17亿元。主要林区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孟达林区,互助北山林区,麦秀林场,祁连山原始森林,玛可河林区等。

上一篇:旅游
下一篇:地理环境
返回列表
节点城市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关于我们 |  资讯快递 | 特别专题 | 百家观点 | 旅游签证 | 文化艺术 | 传统文化 | 市场平台 | 教育培训 | 国学研究 | 网站地图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475-1 | E-mail:zgydyl@126.com 一带一路网 版权所有 010-87790321 网站制作北京博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