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14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社会民营团体)67个,文化艺术馆21个,档案馆38个,公共图书馆21个。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17.80万户,比上年增长7.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49%和95.47%。全省共有报社17家,出版报纸2.5亿份,比上年下降1.4%;杂志社44家,出版杂志795.34万册,增长0.3%。扎实推进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全省300个文化室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完成放映3.47万场次。《遇见海南人》、《望海南》等一批优秀记录片在央视及欧洲热播。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剧组获邀参加文化部2014年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指尖太阳》荣获第十五届华表奖“最佳儿童电影”提名奖。
博物馆与图书馆
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琼台书院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海南农垦博物馆、海南民族博物馆、西沙海洋博物馆、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海南省野生灵芝科技馆、海南铁路博物馆、三亚自然博物馆、国家南海博物馆
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海口图书馆、琼山图书馆、三亚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澄迈县图书馆、文昌市宋庆龄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七彩雕画、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黎族著名民歌手王妚大民歌、文昌盅盘舞、苗族招龙舞、舂米舞、东坡笠、崖州民歌、缬染工艺、琼剧(定安)、黎族骨器制作、军坡节(定安)、黎族织贝精品---龙被、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黎族麻纺织工艺、临高人偶戏、黎族钻木取火、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黎族民间打柴舞、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
第二批:海南澄迈民间炭画像、黎族共同舞、琼侨歌谣、海南八音器乐、黎族民歌、黎族传统器乐、海南军歌、海南临高“哩哩妹”渔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儋州山歌、崖州民歌、海南苗族盘皇舞、黎族面具舞、文昌公仔戏、海南椰雕(文昌、龙华)、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南海珍珠传统养殖技艺、海南洋浦盐田传统日晒制盐技艺、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黎族传统服饰、南海更路经(文昌)、、坡节(龙华)、琼剧(省琼剧院)、黎族文身、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海南府城镇元宵换花节、黎族传统婚礼、黎族渡水腰舟、海南三亚回族婚礼
第三批:黎族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临高渔谚、黎从六之歌、临高渔歌、黎族方言长调、疍家调族老古舞、虎舞、麒麟舞、海南斋戏、黎族传统游艺与体育竞技活动、花瑰艺术、黎族絣染技艺、黎族双面绣技艺、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工艺、海南黄花梨木家具制作手工技艺、后安刀锻造手工技艺、椰胡制作技艺、黎族织锦纺染工具制作技艺、传统土法制糖工艺、黎族藤竹编技艺、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海南粉、陵水酸粉、黎族传医药骨伤疗法、黎族医药蛇伤疗法、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海南苗族传统三月三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军坡节(澄迈)、苗族三元舞蹈、南海航道更路经(琼海)
第四批:军坡节(屯昌)、海南苗族民歌、咚铃伽(陵水)、海南贝雕、鹿龟酒酿泡技艺、沉香造香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记忆、天后祀奉、鲤鱼灯闹春、乐城岛闹元宵
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岛欢乐节”。
另外海南的节日还有:文昌公期、万宁文灯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海南热带雨林节、三亚国际啤酒节、三亚国际广告电视艺术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
海南岛重要赛事有: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世界小姐、世界先生、斯诺克海口世界公开赛等。
友好城市:日本兵库县、韩国济州岛、菲律宾宿务省、芬兰奥鲁省、美国夏威夷州、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罗马尼亚阿拉德县、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埃及南西奈省、西班牙巴里阿里大区
省树省花
省树:椰子树,黄花梨
省花:三角梅
语言
汉族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海南岛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汉族人继续南迁,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后来,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海南话(Hainanese),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分布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外琼籍华人地区,全球使用人口约一千万左右。全海南省有600多万人使用,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泛、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琼中、五指山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等琼籍华人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在不同地区,语音和声调存在细微差别,但不妨碍交流,文昌地区口音为海南话标准传媒,琼剧的标准唱腔,是海南话传统汉语的继承者之一,对历史的纵深影响最大,是海南话传统汉语的继承者之一,至今仍然保存着传统汉语的许多鲜明的特征。海南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如何说就如何写,反之亦然,即说写一致。在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具体情况如下:声母(24个),韵母48个,声调8个。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乐东、昌江等6个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市。
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1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市的沿海一带地区。
客家话客家方言,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儋州那大地区居民使用。
军话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回辉话的系属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
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另外,在海南省,有两种特殊语言不属于汉语,但使用者却是汉族人,它们分别是临高话和村话。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海南约有5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西郊的长流、荣山、新海等地。
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跟黎语比较接近,使用人数约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两县的昌化江下游两岸。